曾经才华横溢的清华才女朱令,在与病魔抗争了30年后,与世长辞。
而她从之所以从智力超凡的才女沦落为一个智力只有几岁孩童的病患,直接原因是铊中毒,间接原因是因为“嫉妒”。
“嫉妒”像一条毒蛇,散发着阴暗的光,侵蚀着一个曾经同样优秀的灵魂。在“嫉妒”的驱使下,她失掉了良知,两次投毒,最终毁掉了朱令的一生,当然也顺带毁了自己的一生。
我想,如果她曾经读过这本《雪漠说老子:让孩子爱上〈道德经〉》,也许就不会犯下这样的大罪。
雪漠老师说: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物,所有的事物都是相对的。
因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一个人如果想过得快乐,就不要时时拿自己与别人相比。因为,比较可能会使你觉得失落,在失落的情绪下,你就有可能嫉妒,就容易因思想偏激而做出错误的事。
书中,雪漠老师告诉孩子们:他自己从来不跟别人比,只跟自己比:比自己有没有比昨天更优秀,更懂事,有没有战胜自己的懒惰,变得更勤奋。
这种正能量的思维方式,使他少了很多烦恼,可以把用来内耗的时间和精力都拿来学习。
说回给朱令投毒的嫌疑人,如果她当年有这样一种正向的思维方式,或许,就会同时成全两个才女。
雪漠,原名陈开红,甘肃凉州人。国家一级作家、文化学者,著有多本脍炙人口的散文集和小说,三度入围茅盾文学奖,连续六次获"敦煌文艺奖",荣获冯牧文学究院院长,甘肃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市香巴文化研究院院长。
本书是雪漠老师写给青少年阅读的书,这本书可以教青少年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处世、如何解决心灵问题、如何改善生命质量等,引导其形成健全的人格,获得通透的眼界和格局。
雪漠老师对《道德经》的解释并非生硬的逐字逐句翻译,而是以现代人的视角提出问题,巧妙地将古老的思想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解读《道德经》中的经典,让青少年读者可以轻松理解并吸收其中的智慧。
每个章节都围绕一个核心哲理,通过具体生动的小故事来阐述其意义,引导孩子从故事中理解原文所表达的含义及暗含的哲理。
书中配有80幅美丽的山水实景图,营造出一种轻松恬静的阅读氛围。在阅读的同时还可以获得更好的视觉体验,感受天地间的辽阔和壮丽景色。
这本书说是写给孩子,其实也适用大人,或者说亲子阅读更香。不论你是那个年龄段,都推荐读读这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