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著名纵横家南桂馨推荐自己的家庭教师刘师培给山西都督阎锡山,阎锡山非常欣赏满腹经纶的刘师培,将他任命为高等顾问。
不久,阎锡山为表诚意,向大总统袁世凯推荐了刘师培,袁世凯也很看重他,任命为教育部编审、参政院参政、上大夫。

此后,刘师培一直支持袁世凯,甚至为他称帝鼓吹,直到洪宪帝制失败后,才算摆脱了漩涡,在蔡元培延请下到北大任教。
在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凯的《经今古文之争与近代学术嬗变》一书中,也介绍了刘师培的一段研学经历,正好是在1913年之前,但也非常有看点。
1907年,当时在日本留学的刘师培,因经济压力过大被两江总督托忒克·端方收买,作《上端方书》,其中有“弭乱之策十条”,成了端方的暗探。
1909年,刘师培夫妇回到上海后,继续充当端方暗探,后来公开入幕,兼任两江师范学堂教习。
端方调任直隶总督后,刘师培又随任成为直隶督辕文案、学部谘议官等职。
1911年,端方调任川汉粤汉铁路督办大臣,后来又署理四川总督,路过资州时端方被杀,刘师培被拘捕。
辛亥革命后,章太炎、蔡元培等人力保刘师培,于是孙中山致电资州分府,刘师培这才被释放。

担惊受怕的刘师培只能低调再低调,被任命为四川国学院副院长兼四川国学学校课,而在清末备受排挤的经学家廖平则大出风头,担任四川国学院院长,与刘师培成了同事。
刘师培是公认的古文经学大师,廖平则是今文经学大师,两人之间的学术观点对立,经常争辩今古。不过,两人也有共同话题,就是都对清代汉学持批评态度。
随着了解的深入,刘师培也对廖平的今文经学有了一定理解,但两人在很多问题上还是各执己见,互有保留。
廖平在四川的影响力很大,因此很多人都想留下刘师培,与廖平抗衡,但刘师培最终还是北上,到好友南桂馨那里当家庭教师,很快又开始搅动风雨。
《经今古文之争与近代学术嬗变》历时性考察经今古文之争在晚清民国时期的渊源流变,虚实相济,贯通经史,揭示出儒学义理与科学史学二者诚有珠联璧合的可能,为我们认识近代中国提供了深入的视角。如果有兴趣了解那段特殊时期的学术知识,这本书可以说是不二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