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喜怒无常的青少年
作者告诫,不要将孩子渴望独立误解为叛逆。青少年不再认为父母是全知全能,他们对父母的认识和评价开始变得更现实(也更具批判性),这是成长过程的一部分。他们想要控制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和做什么样的事。此时,他们会认为亲近或依赖父母是“幼稚的”;不想与父母在一起;在情感和身体上需要隐私;他们会寻找你的弱点;他们会选择朋友而非家人。而作为父母,不要把青少年走向独立的脚步当作在针对你;不要过多地管闲事,孩子也需要有自己的空间;允许一定范围内的叛逆;在可以预见所犯错误的前提下,可以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否则你就不知道他能承担多少责任;有可能的话,帮助他挽回面子,因为每个人都会犯错,同时也让青少年从自己的经历中学习如何在未来避免犯错;他们需要拥有犯错并从中学习的自由,但是他们也需要指导和控制,因此不要对害怕对青少年说“不”,不管他们有多焦躁和愤怒,过后他们都会感激父母的限制。
书中说,敏感、脆弱不会持续整个青春期。青少年最常担忧的事情包括他们在学校的表现、他们的长相及是否被喜欢。一般来说,女孩比男孩有着更强烈的自我怀疑。到了十四五岁,自尊心开始趋于稳定;在青春期中期和晚期,自我价值感通常会增强。
对于孩子喜怒无常、生闷气、看重隐私、脾气暴躁这些略显脆弱的表现,父母该如何应对呢?首先,你要知道,脆弱和情绪失常是个体从童年过渡到青春期的正常反应,所以,第一不要反应过度。做一个倾听者,在孩子需要的时候;试着支持孩子,不要评判对与错。第二,不要刺探孩子。让他在家里做他自己,哪怕流露消极情绪,这是安全的。第三,坚守底线。父母没有理由容忍青少年的无礼和不尊重,而且对青少年来说,感到迷茫并不代表可以随心所欲,但这要想办法解决。
书中还列举了应该寻求专业帮助的关于心理问题的13个危险信号。这13个问题从长期沉默寡言到自杀,程度由轻到重,见书P120。对于抑郁症的症状,作者在书的121页特别列出,共9项,最后一项是反复思考死亡或自杀。很可怕。作者说,达到临床抑郁标准的人,常感到悲伤、无助、毫无价值、内疚、无力、疲惫。青少年的抑郁症常被忽视,因为父母都认为他们只是“在经历一个阶段”。当你的孩子有这些症状的时候:无聊和烦躁不安、疲劳和对自己的身体感到忧虑、难以集中注意力、黏人或远离人群,你就得引起注意,提高认识,找到深层原因。父母不应该尝试自己治疗孩子,他们需要专业的帮助。抑郁症是可以治愈的。
在这一章的最后,作者还花了一定的笔墨提到了“自杀的威胁”和“饮食失调”。作者说“任何自杀的威胁都是在呼救”,“你对孩子自杀企图的反应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与你的孩子关系密切的人有自杀行为,那么你就应该好好跟孩子谈谈”。作者强调,“任何自杀的威胁都需要立即引起专业的注意”。在应对“饮食失调”这一小节中,书中指出,患有厌食症和贪食症的青少年需要获得专业帮助,因为大多数专家认为,这些病症的根本原因与饮食和节食无关,它们作为严重的情绪问题更容易被理解和成功治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