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在群体的影响下,思想和感觉中的道德约束与文明方式会突然消失,随之而来的原始冲动、幼稚行为和犯罪倾向则会突然爆发”——乌合之众
不知道李正洙同妻子一起穿过隧道后又重见天日时所作出表情是庆幸还是忌惮,也不知道被屏幕隐去的下一个隧道口,他们是否能够看见。真相本身的魅力,就像一个接一个在你前方出现的隧道,刚刚重见光明,却又迅速沉浸入黑暗。
平庸之恶与真相-电影《隧道》
假设如果李正洙希望重新定义它手势的含义,很显然,再一次的掩埋是可以让那些在真相面前迷失的人们离真相本身更近一些的最好方法。但他不可能这么做,也不会这么做。因为真相本来就是由人来定义的游戏。陷得越深就会越加相信谎言。在李正洙得来不易二次生命里,他应该很清楚这一点。
平庸之恶与真相-电影《隧道》
在电影中,群体性平庸做恶的负面影响和事件真相辨析的争论始终是故事主要探讨的核心部分。
实际上在从李正洙无意识的选择从矛盾冲突的对立世界(加油站的争吵)进入到自我内心领域(隧道)的这段8分钟的“开幕仪式”上来看,老人给他的水和女儿的生日蛋糕仿佛都在预示着,正洙的命宿就应该在前面那座黑洞隧道中结束。作为整个真相循环怪圈的发起人,正洙幸运地成为了制造真相的大师,同时也不可避免的成为了最具说服力的谎言者。
李正洙在随后被掩埋的35天中,将他推向死亡深渊的最大力量就来自于汉娜·阿伦特在《耶路撒冷的艾希曼》中的所提及的那种平庸的恶。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邪恶必然是深刻的,不可饶恕的,阴谋满腹的。但是从公众对李正洙,从受难到关切到放弃最后到诅咒所做的一系列动作来看,群体对李正洙的死亡(原著小说中结尾)好像并没有直接的进行干预。他们并不是那些可以直接要了正洙性命的政客和媒体,他们的恶显得既不深刻也不暗黑。
但阿伦特认为正是这种来自日常生活中的平平庸庸的恶,才是致使这场死亡直播秀直接达到高潮的罪魁祸首。每个公众都在这场秀中主动的放弃了思考的能力。自己的所做所为会为其他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他们也根本不关心。
平庸之恶与真相-电影《隧道》
当一个人被去除掉大脑的时候,就意味着群体和个人,个人和群体两者之间不再具有任何差别,人在成为同其他所有人的本性一致的无休止的复制品时。恶行就有了更多正当的施恶理由。
平庸之恶与真相-电影《隧道》
65%正是政府用来要挟李正洙妻子选择放弃时所采用的最合理的借口,全国民众作为一个真人秀的筹码,“让一个人该不该死”的议题终于有了结论。
平庸之恶与真相-电影《隧道》
在振宇被救出升天时,整个事件看起来结束的无比完美,被全国人民诅咒和唾弃的李正洙活了下来,一场结局并不尽如人意的真人秀就此落寞。
平庸之恶与真相-电影《隧道》
但是李正洙别有用心向这些观众传达了错误的手势含义。“我活下来,要感谢你们的倾力相助”,作为一个欺骗了所有公众的谎言者,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了全世界,我期待下一个进入隧道的观众能够玩的愉快。因为经过35天的体验,我的感觉还不错,也希望你们坚持的时间能够更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