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北大经济学 》笔记
利用碎片化时间,系统化学习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
回答课后作业1。
好生意如果旱涝保收的话,当人们逐渐了解以后,好生意就不在是好生意了。
第一次把一句话分三个层面来理解。好在多次反复学习终于理解了。
这句话第一层含义,讲企业内部,在企业内部,如果一门生意赚了钱。企业的主管人就要在企业各种要素里面,寻找那些能够带来额外收益,就是盈利点,把他们确定下来。一旦确定下来以后,他们的要价,付费就会涨上去。而那些拥有这些要素的人,他们会感觉自己给企业带来盈利的的那些要素。他们这些要素,会受到其他用途或者其他企业的争抢,所以。迫于竞争压力,企业的所有者,带来意外收入的资源的所有者,他们会重新评估他们的价值。
如果企业受到亏损,同样的过程也会发生,企业的所有者就会判断,到底是那些资源被高估了,然后重新给他们做价值的调整。所以整个经营活动,就是一个不断重新发现,不断修正对各生产要素的估值的一个过程。
第二层含义,在企业外部,一旦出现旱涝保收的生意,其它竞争者就会争相提供替代品,然后他们会夺走原来被你独占的的那些用户,被你独占的那些需求。(比如曾经垄断最牛的移动公司,后来的联通,QQ,到今天的微信)
第三层,是那些铁饭碗,金饭碗,一旦人们发现这份工作是铁饭碗,是金饭碗,对这些工作的竞争就会加剧,进入的门槛就会抬高,再后来进去的人,已经得不到额外的好处了。(比如公务员,曾经很多人花时间,金钱竞争这个岗位,当很多人这么做的时候,为了争夺这份工作所花的成本和将来的收益相抵消了。)
把这个逻辑推到极致,看做皇帝是不是一份好的职业,看上去做皇帝是不错,但为了保住这份职业,他要付出的努力相当可观。
比如,过去欧洲的国王,领地越大,去视察的地方更多,大部分时间在马背上度过,寿命并不长。
回答课后作业2
凝聚人类劳动越多的产品价值就越高,对不对呢!
没有学习经济学之前,我觉得这是对的。
学习后,才知道有些没有凝聚多少劳动的产品,它价值也挺高的,这时候我们需要平常心,要能接受现实。
比如美国总统肯尼迪遇刺的那几分钟视频,电视台开天价购买。拍摄的人并没有付出多少人类无差别的劳动,纯粹是靠运气。
名人穿过的衣服,拿出去拍卖,而且卖的很贵,可是他们也没有凝聚多少劳动。
比如我们用的苹果手机,如果说成本,大概和普通手机差别不会很大。但是它的价格高于其它手机很多。
今天的学习明白了,最终产品定价,从来不是以它的生产成本为标准,而是以最终产品最后的供需为定价依据。
产品定价逻辑顺序,经济上的因果关系,总是从供需再到生产的原材料的成本,而不是从生产的原材料到最终产品的价格。
这个颠倒过来的因果关系是今天学习最大收获。也只有在好的经济学课堂上才能学来的。
它的一个重要的含义就是,其实世界上并不存在合理的利润率,也并不存在什么合理的亏损率
世界的真相,经济运行的真相是反过来的,是商人赚了钱以后,再把这些钱往前推,往前归功,或者归咎到不同的生产要素上面去,从而改变他们的估值。
我是马玲007一 2712
坚信,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一定会越来越好
2018.04.06作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