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朋友和老爸吵架,摔门而出。过后,她找到我,一谈到这事,再次情绪失控,细问了原因才知道,他父亲跟她聊孩子的教育问题。
可是处处充满了指责,瞬间她过去愤怒的感觉被激活,愤怒在于——曾经父亲对比其他的小朋友,当众指责她的不好,当时的她觉得羞愧极了。
在这一刻,她想起了过往,历历在目那种愤怒,羞愧,无地自容的场景,她不知道如何处理,她只想去哭,不想理会父亲,所以她破门而出。
我心疼她,这么多年,她才愿意开始把愤怒展现。她是个乖乖女,从小唯命是从,父母的话就是军令一般,可是当她开始选择自己喜欢的人谈恋爱时,他父母强烈反对,她突然发现,原来多少次,内在声音总和父母的指令对抗过。
只是很多次,她选择了屈从于指令,那是一种条件反射,习惯性遵从的模式,让她听不到内在的声音。
直到一次又一次,她关注了自己,关注了内在的声音,那份存在的天使,扣响了沉睡的灵魂。
曾奇峰老师说
背叛即是成长。
当你开始愤怒,当你开始恨起来的时候,爱才会开始流动。
她其实成长了,她在日记上写着——我不再屈从于父母的指令,我看到了我活着的灵魂;我不再不敢愤怒,不害怕父母的威严,不再害怕被抛弃,而是勇敢地表达自己。
她说——我痛快了。
还记得《怦然心动》中当女主角爬上心爱的大树,各种反抗为了不让环卫工人将大叔砍断时,父亲爬上了大树,告诉她:
孩子,爸爸不在乎大树,爸爸担心你的危险,在乎你是我的女儿,爸爸心中的大树。
《狮子王》里,辛巴误入鬣狗群,父亲冒着生命危险将他救下,父亲语重心长的话语里都是对孩子的爱护和珍惜。
我们看到很多的父亲,在孩子犯错误时,不是吼就是大声呵斥,这还算好的,有的甚至谩骂和殴打,也是家常便饭。
也许,他们没有方法,但是可以学习;也许他们觉得面子太大,不可以轻易毁掉,所以各种做着维护尊严的举动。
或许,我们可以从我们这一代开始,终结这样爱面子,不尊重孩子的行为。从尊重孩子独立个体的灵魂开始,爱他,不仅仅是因为他做了我们需要的优秀,也不是因为他拥有了各种被人称赞的美好。
仅仅是因为他的存在,他是我们的孩子,就是值得被爱的。

朋友说当他看到这句话时——
我们值得被爱不是因为我们可以做好所有,而是因为我们的与众不同,珍贵地活着。(晚安贴的翻译)
她哭了,朴实的语言却给了我们想哭的理由。我们好希望有一个人可以完全承接我们的喜怒哀乐,来回应我们的需要。
当然这一切就像是回到了婴儿一般的全能自恋,哪怕仅仅做了一天的“巨婴”,我想很多人也是愿意的。
我们戴着面具在忙忙碌碌的工作,生活,现实中艰难地活着,有时候哪怕是回到最初的状态,我想也是快乐纵情的,又有何不可?
就像日本作家太宰治说的那样:
有时候真的很丧,醒来仍要好好生活

我们还是多给自己一些独处的时间,给自己多一些表达本我的机会,允许自己丧一会儿,或者一晚上,一整天。
那么,也许,重新充电过后,带着存在的希望,继续做自己想做的一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