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的童年时光里,生活中许多东西的名字都会带个“洋”字。例如,点火的火柴叫做洋火,洗衣服的肥皂叫做洋皂,掘土的铁铲叫做洋铲,遮雨的布伞叫做洋伞,粉墙的水泥叫做洋灰,燃灯的煤油叫做洋油。

为什么会有这些带“洋”的称呼呢。因为在旧时代,我国主要是以农业经济为主,许多工业制品都是从国外进口,而“洋”字就多代表外来的意思。

从晚清第一次鸦片战争算起,到我国工业制品的自给自足,老百姓们使用这些洋货的时间超过百年,那些旧称也就一辈辈的流传下来,成为了高频使用的日常用语。

即便到如今,在老家那边的农村,长辈们的生活中依然还会经常用到这些旧称。而对于越来越年轻的后辈们来说,早已自然而然用起了它们的新名称了,比如火柴、肥皂、铁铲等。

透过这些生活用语的变化,让我深切感受到,任何语言或者文字,它们都是鲜活的、有生命的。它们或许有着独特的历史意义,或许有着独特的时代意义,或许有着独特的社会意义。
——2021年10月16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