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知识,是人生成功的源泉【下】

知识,是人生成功的源泉【下】

作者: 曙光之晨_3c82 | 来源:发表于2018-09-17 11:16 被阅读0次

知识,是人生成功的源泉【下】

5.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人类靠书籍传承文明,人们借读书认识世界。读书使人获得知识,而知识就是力量。尤其是在当今这个正在发生巨大的、深刻的变化的时代,新学科、新知识迎面而来,如果我们不注重读书学习,就很容易落伍,甚至被淘汰出局。

俄国著名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小时候,最希望得到一本书,他是渔民的儿子。白天,他跟父亲打鱼,晚上,躲在板棚里看书。有一天,罗蒙诺索夫和父亲在海上打鱼,忽然,一阵狂风,大海掀起了巨浪,船上的帆篷被吹落了,情况十分紧急。他不顾一切,沿着摇晃的桅杆爬上去,很快把吹落的帆篷扎结实了,渔船恢复了平稳。狂风过去后,父亲把他拉到身边,笑眯眯地说:“孩子,我要奖赏你的勇敢,给你买件鹿皮上衣,好吗?”罗蒙诺索夫摇摇头。“那你要什么呢?”“我要买一本书,爸爸,其它我什么都不要。”“难道一件鹿皮上衣还比不上一本书?”“爸爸,我想要一本好书,什么知识都有的书。比方,天上的星星为什么会掉下来,为什么黑夜过去就是黎明……”,父亲和水手们听了,都惊奇得睁圆了眼睛。长大后,罗蒙诺索夫成了俄国著名的科学家、诗人、语言学家和历史学家。他的科学研究范围很广,涉及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在科学研究的同时,他又进行文学创造和语言学、历史学研究,给后人留下了很多有价值的作品。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好书会使人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养成读书的好习惯,会让人受益终生。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没翅膀。古今中外大量实例证明:书读得越多,知识面就越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

读书,是一个获得知识、积累知识的重要途径。

古往今来,很多科学家和文学家,回忆起小时候,都会对自己曾经读过的好书记忆犹新;都会感激书籍在自己成长过程中所起的良好作用,认为好书是自己的良师益友。书已经是我们工作和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是人类智慧的源泉,是人类精神的产物。从而书被喻为精神食粮和心灵之友。

南宋著名文学家、藏书家尤袤在他所著的《遂初堂书目》一书的序中说:“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裘,孤寂读之以当友,幽忧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这种读书境界在我们现代人看来或许遥不可及。可是对于那些能够真正地把书当朋友的人来说,“孤寂读之以当友,幽忧读之以当金石琴瑟”这种感觉堪称是一种境界了。寂寞的时候手中翻着自己喜欢的书,于是寂寞的日子变的丰富多彩了,心境悠然的时刻读一本好书,便会有种金石为开,琴瑟曼妙的身临其境之感。书读到如此境界,自然会把它当做可以相互交流的朋友了。人生任重而道远,这道中若得“朋友”相助,那是精神上的一笔财富,再寂寞的日子也会让你感到愉快和祥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人生中的感悟与智慧有多少不是在时间的锤炼和孜孜不倦的阅读中而形成的。读书是件苦差事,但对于善于读书和喜好读书的人来说,读书是苦中作乐。读书的习惯又是怎样形成的?所谓“习惯”,是由于长时间、重复性的对一种事情巩固而形成的行为方式,它带有一种特殊性的倾向。

读书这一习惯就是特殊的行为倾向。读书习惯的养成,还是取决于兴趣。要想将兴趣变成习惯,就应多读书!读好书,书读的多了才会发现书的妙用,才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兴趣和爱好才可谈的上“习惯”,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就仿佛生活里的衣、食、住、行,缺少了哪样都感觉不自在。

读书的习惯一旦养成,想将它改变都不会有可能。每一位有阅读习惯的人都视书为生命之源。当有一天你发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时候你会意识到,读书,不单只是某种爱好了,它已经被我们当成一件事情或者工作来做了,而往往这种认识正是由于对书产生的浓厚兴趣后的达到学以至用了。这种兴趣最终像一棵根植在你的生命里的大树,生长出一片片苍翠的绿荫。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阅读能教给他们思考,而思考则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一个人如果要在社会上生存,在社会上立足,就必须读书,在阅读中汲取知识。

英国人吉伯特?海埃特曾说过:“排列在书架上的,并不是一页页无生命的白纸构成的书本,而是一颗颗跳跃的心灵。从每一本书中发出它的声音,仿佛就像按下一个电唱机的按钮,便可以使房间充满乐声一样,一个人只要打开书本,就可以跨越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聆听到智者的箴言,并和智者促膝谈心。”

读书是一件好事,它不仅为我们带来了快乐,也带来了知识,给我们插上了理想的翅膀!

许多人没有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在日新月异不断变化的今天,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不管原来的专业水平多高,如果不及时的学习更新知识体系,就会落在时代的后面,然而只是死读书也不行,要不停的学习,也要不断的思考,将知识进行转化,并将其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很多人一定听过联邦快递,也就是美国的Fedex。在美国他们打出一则广告:“我们绝对保证你的包裹明天一定会送到你的府上。”良好的承诺为公司赢得了大量客户,他们的业绩不断攀升。然而其创办人史密斯一直坚信这样一个理念?他每天花四个小时阅读新的信息。通过阅读来获取知识,进而丰富自己的经营理念。

不断地阅读大量的书籍或杂志,可以拓展知识领域,增强自己的实力。世界500家大企业的CEO每星期要阅读大概30份杂志或图书,一个月可以阅读100多本杂志,一年要阅读1000本以上。可以想像他们得到的信息量,如果你不进行大量的阅读,永远也达不到那样的高度。

被全世界公认为智慧者的犹太人据说有这样一个习俗:在孩子小的时候,母亲就会把《圣经》翻开,在上面滴蜂蜜,让孩子去舔。这无非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牢记:书是甜的!读书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读书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读书帮助人思考,能帮助人认识世界、认识自己,能丰富人们的情感世界。读书帮助人增长才干,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精神营养品。一个不爱读书的人与一路读书成长起来的人是截然不同的,一个读着书长大的人,内心世界会变得更加丰富。

所以,多读书,读好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对自己的一生是十分有益的。

为了让我们比昨天更有智慧;为了让我们比昨天更加慈悲;比昨天更懂爱,更懂宽容;比昨天更知道今天生活的美好;为了我们心灵的成长,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吧!

6.做到终身学习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从传统社会转向“学习社会”,学习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学校仅是学习的场所之一,人的一生将无法区分成“教育阶段”和“工作阶段”,而强调终身教育,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学习、工作一体化。学习化社会对每一个社会成员而言,学习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会学习尤为重要。要有竞争力、应变力,首先要有学习力。用“新一代的管理大师”彼得?圣吉博士的话:“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

人的一生离不开学习,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古人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无止境地学习,是每个智者所必需的,是每个向上者所向往的,因为学无止境。

我国古代的师旷是一位著名的音乐家。一天,师旷正在为晋平公演奏,忽然听到晋平公叹气说:“有很多东西我还不知道,可我现在已70多岁,再想学也太迟了吧!”师旷笑着回答道:“那您就赶紧点蜡烛啊!”晋平公有些不高兴地问道:“你这话什么意思?求知与点蜡烛有什么关系?答非所问!你不会是在故意戏弄我吧!”师旷赶紧解释:“我怎敢戏弄大王您啊!只是我听人说,年少时学习,就像走在早晨的阳光下;壮年时学习,犹如在正午的阳光下行走;老年时学习,那便是在夜间点起蜡烛小心前行。烛光虽然微弱,比不上阳光,但总要比摸黑强多吧!”晋平公听了之后,点头称是。

一个人活在这个世上,一定要做到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制学习对于每个具备上进心的人都是十分必要的。

如果你真有上进的志向、真的渴望造就自己,要确定决心补救早年的失学,那么你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无论遇到什么人都会对你有所助益,会使你增加一些知识与经验。遇到了一个印刷匠,他会告诉你很多印刷的技术;遇到一个泥水匠,他会告诉你关于建筑的方法;遇到一个农夫,他会教给你农业上的种种知识。

知识广博的唯一条件就是从各种可能的途径吸取知识。那些能通过各种途径吸取知识的人、从他人的知识中获益的人,才能使自己的学识更为广博和深刻,使自己的胸襟更开阔,使自己的趣味更广泛,也更能使自己应对人生中的一切困难与问题。

一个人要想不断地进步,不断地前进,就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在学习上不能有厌足之心。之所以提出终身学习的观点,是因为人类在数几千年积累下来的知识文化,岂是只用短短几十年的一生就能学得完的。因此,先贤庄子曾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更何况现代社会的知识寿命大为缩短,个人用十几年所学习的知识,会很快过时。如果不再学习更新,马上就会进入所谓的“知识半衰期”。据统计,当今世界90%的知识是近三十年产生的,知识半衰期只有五至七年。而且,人的能力就像电池一样,它会伴随着时间和使用而逐渐流失。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习更多的知识,不断地为自己“加油”、“充电”。

一位年轻人,连小学教育也没有完成,但由于他读了许多历史和名人传记,到后来竟成为了一位历史学家。很多遇见他的人,都对他的学问赞口不绝,都以为他受过高深的学校教育。他勤于自学、博览群书,虽然他并不精通文法上的条条框框,但他的英文却极好。由于他沉浸于许多名家的菱中,于是在无形中,就养成了一种极优美的写作风格。靠着自修,他竟拥有如此的成绩,在当时实属罕见。

如果你能利用平时空闲的时间去学习,就能获得到很好的教育。通常,那些不幸的成年人认为,一过最宝贵的青年时期便失去了求学的机会,一到晚年则更不能再去求学了。其实不然,实际上随时随地都有学习的机会。只要能寻求机会,能利用自己全部的空闲时间,努力进修,全神贯注来摄取知识,那么完全可以补救青少年时期的失学,甚至可使自己学富五车。

清代有些百岁儒生,不但继续应科考试,而且胸怀豁达,性情欢乐,毫无腐朽之气。康熙年间,有个秀才名叫黄章,从童年开始应试,一直没能考中举人,竟然到了百岁仍有勇气入场应试。进考场时在灯笼上大书“百岁欢畅”四字,令曾孙挑着在前面走,一时传为佳话。乾隆四十五年南巡,湖南一百四十岁的老秀才汤老人接驾。乾隆便赐给他“古稀再度”匾额。这些儒生之所以能长寿,“练学”是其主要原因。我国历代尊为“药王”的名医孙思邈,享年101岁,他的代表作《千金翼方》就是在他百岁时写成的;俄国作家托尔斯泰,一直到他80岁的时候,还在努力写作。

其实,在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有接受教育的可能性。获取知识必须通过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拥有足够的知识去创造更大的财富。而资讯社会里,知识的飞速发展和更新使学习成为一项伴随我们终生的行为,可以说,我们已经进入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

管理学大师彼得?杜拉克提醒世人:“这个世代和前一个世代最大的不同之处是,以前工作的开始是学习的结束,当下的社会则是工作开始就是学习的开始。”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说:“如果离开学校后不再持续学习,这个人一定会被淘汰!因为,未来的东西他全都不会。”因此,人人必须不断追求终身的知识成长,未来才有立足的空间。

如今的这个时代,世界在飞速发展着,知识更新的速度日益加快,人们要适应变化的世界,就要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必须努力做到活到老、学到老。比尔?盖茨就曾说过:在21世纪,人们比的不是学习,而是学习的速度。在现今的企业环境里,没有打不破的铁饭碗。你的工作在今天可能不可或缺,可是这并不意味着明天的这个职位仍然有存在的可能,所以我们必须用不断学习来防患于未然。未来社会的竞争,必将会从今天社会的人才竞争转向学习能力的竞争。

总之,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一直站在时代前沿,能够保持这种心态的人会一步步地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进步,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成功者

�b�?�

相关文章

  • 知识,是人生成功的源泉【下】

    知识,是人生成功的源泉【下】 5.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人类靠书籍传承文明,人们借读书认识世界。读书使人获得知识,而...

  • 知识,是人生成功的源泉【上】

    知识,是人生成功的源泉【上】 世界华人成功学第一人——陈安之说:“一个人要成功,他的知识非常重要!一个人能成功,就...

  • 穷人的领悟

    知识是人生成功的源泉,一个人可以穷,但不能穷了知识。只有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做到“视野开阔”多看多学,才能真正的做到...

  • 成功人生的八大基石

    成功人生的八大基石 雪峰 坚信上帝 上帝是生命的源泉,智慧的源泉,是通往高层生命空间的根本保证,离开了上帝的人...

  • 书籍是知识的源泉

    最近几年,人们的阅读习惯悄然发生了变化,不再阅读纸质书籍。其实任何一本纸质书籍,不只是作者一个人的劳动成果,还要经...

  • 知识是不变的源泉

    林散之:学书法要多读书,不读书写出来的书法有一种俗气! 说到草书,大家都会想到怀素、张旭这些草书大家,但是当代也有...

  • 知识是力量的源泉

    Fear can be expelled with knowledge. expel:/ɪkˈspel / v.把...

  • 你是最棒的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自信也是成功的源泉。

  • 易经的智慧分析之一

    一、阴阳辩证与人生大智慧. 1、矛、盾兼顾──成功人生的智慧源泉. 1)智慧是人生最好的攻守武器 2)阴阳兼备是攻...

  • 什么是立志?

    立志是成就怎样一颗心; 立志是人生的战略主动; 立志是人生的成功捷径; 立志是人生的动力源泉; 立志是无中生有的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知识,是人生成功的源泉【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fmkn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