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达250万年的时间里,人类靠采集及狩猎为生。
直到大约1万年前,人类开始投入几乎全部精力,改为操纵几种动植物的生命,种植+畜牧。
粮食产量增加了,人类定居在田地周围,不用四处奔波了。
但是随之而来,生育率极大提高了,意味着食物消耗大大提高了,定居下来,就为瘟疫的传播创造了温床。而且天天忙于比如照顾庄稼,闲暇时候少了。食物来源因为集中在几种动植物上,营养不良了,干旱洪涝所引起的食物短缺风险大大提高了。
如此的问题,在历史上循环往复。
发明了电子邮件和电话,本能让类似“西南有变”的紧急信息能够快速传达,不曾想,牛毛小事,聒噪不断,垃圾信息,妖气冲天。
发明了互联网,本能让世界各地的用户之间能够自由连接,不曾想,移动联通,微信QQ,横桓中间,此树是我栽,此路是我开,要想过此路,留下数据过路财财。
如此一般宏观的历史问题,也在我们的微观个体上一览无遗。
回家写作业,我要是大人就好了!高中紧绷,我要是上了大学就好了!大学毕业,我要是进入央企外企就好了!单身孤单,我要是结婚后就好了……
嗨,成长有成长的烦恼,问题总是叠着问题!
可以不解决问题吗?
生物学上把,“基因拷贝数”,作为生物物种演化成功与否的标准,即每个个体都是拷贝上代的单个基因螺旋,这个螺旋的数量越多,生物物种演化越成功。且不说,这么做对个体好不好,但是从生物演化的角度讲,人类不得不种植小麦,来获取更多的食物来源,从而提高生育量,这是生物界的选择。
1971年,美国国防部资助的阿帕网进行的如火如荼,但是参加此项目的科学家都在不同地方做着不同的工作,不能及时分享研究成果。电子邮件应运而生。协同效率的提速,紧接着导致了阿帕网的大获成功,而现如今紧密链接你我的互联网,就出自阿帕网。
具体到人,婴儿从母体出来会哇哇大哭,他首先要被迫接触到原本被母体所屏蔽的寒冷和饥饿。意味着人一出生,就不得不要面对两个问题:寒冷和饥饿,而且这两个问题会伴随终生,更别说,接踵而来,还有社交,情感,工作,抚养,赡养等等问题。
不解决问题,意味着不想努力,甚至不想被问题打扰。意味着人群所在之地,皆不是容身之所,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就算有一天,真的独居桃源或者遁入空门,也不得不面对孤独和不断翻腾的内心五味杂陈,对!即便是修行人,也不得不每日努力参禅,才能修得禅定功夫,证见自在真心。
问题不得不解决,既然这样,何不积极解决问题,扩大生存空间,既能驾驭城市喧嚣繁华,也能享受桃源寂静安然。
所以,认清了问题总是叠着问题,而我们不得不要解决问题,天然的好处一,就是:更加积极。
好处二:未雨绸缪。大人有大人的烦恼,深耕一下,原来大人过的更不容易,好吧,此刻努力学习。
拿到了A轮融资,不要高兴的太早,有很多B轮死。拿到B轮融资,也会及早规划如何挺过C轮。
好处三:确立目标,终身学习。除了笑来老师在《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专栏里提到,如果你把财富自由当成终点,以为着一旦和财富自由以后想做的事比起来,现在在做的事活脱没有意义,不仅没有意义,更像是一种煎熬。
然后,还能意识到,财富自由以后有以后的问题,这个世界有万变的问题,不变的是要终身学习,解决问题。
结语
历史无数次证明,问题总是叠着问题。解决问题就是前进,不如积极面对,做好准备,终身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