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还是习惯性的坐火车,一来积累素材,二来也可以使使学生优惠卡。毕竟,我的学生生涯也不知道能维系多久,趁现在好好感受它给我带来的身份归属感和认同感。
坐火车确实是一个很容易发生故事的地方,这里的一小节一小节空间都是敞开的,空间有限,人倒挺多,也就容易促成人与人之间的关联。
即便没有,作为一个旁观者,也能够通过他人的倾诉来记录些什么。这个过程于我而言,不会感到无聊,反倒觉得能够从别人的故事中窥见当下社会的真实。
场景一:保大人还是保孩子
“保大人还是保孩子”?听到这句话,我想大家联想到的应该是电视剧剧情,尤其是古代的后宫争斗戏。可这不是戏里,是真真切切的现实世界,就在我身边发生的,听到的,讲诉的。
早上太阳的光线透过火车上的帘布印下光影。我也起床了,起床后就习惯性的坐在火车走廊靠窗的座位上。而后就听到了下铺大姐打电话的声音。
随着她情绪的起伏,以及重复着与不同亲友间的诉说,也就大概知道发生了什么。
在她言语中透露着北方女人的率真和洒脱。从小没干过什么力气活的她现在在一家销售公司工作,生活还算过得去。她从来就不喜欢欠别人的,成年后就已经独立。到目前为止,她给弟弟拿过3000、5000、1万…在帮助亲友方面一点也不含糊,但她从不愿欠别人什么。
她曾经的第一个孩子接近9斤,没敢要,妈妈一直劝她生下来,可生下来也意味着对自己的安危有影响,她还是选择抛了。对于“保大人还是保孩子”必须得拎得清,她现在的生活态度就是尽兴活,活开心,也没想要孩子到时候养老啥的。
现在这个问题又发生在了她舅家弟媳身上,就在刚刚被通知舅舅家的弟媳因为难产去世了。11斤的孩子啊,不行就抛了啊,孩子没了可以再要,大人走了那可咋办啊。对于孩子,更对自己都是不公平的。
她舅家弟媳才36岁啊,块头挺大,也很能干,平日自己弄个小摊卖卖烤冷面和面包,日子也算过得去。他倆当时结婚的时候没有办婚礼,婚后已经生了两个女孩,这一胎是个儿子。
当时医生也有过提醒,正常生很难生下来,这弟媳也抝,硬是要顺产生下来。要是我在,这绝对是不被允许的。医生也是,弟媳不专业,总不能由着她来啊,这可是人命关天的事。
场景二:我今年博二
在火车上正准备从硬座换硬铺,排队的过程中与前面一个伙伴聊起来了。大致梳理了一下,他的故事也就呈现在了我们面前。
他是湖北恩施人,白白净净的,一头浓密的黑发,不过早已褪去了学生的青涩,俨然是一个合格的社会人了。今年在天津中医药大学读博士二年级。他考研的时候也不是一志愿上岸的,被调剂到了广西的一个学校。
当初也没想考博,晃晃荡荡度过了研究生一年级后,感觉到每天也挺没意思的,总该去学点什么。也是从研二开始发力了,既然想读博,还是想着要在科研上有所建树的。发了好几篇文章,研二快结束的时候申请了现在的学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