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那片笑声让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儿,在我生命每个角落静静为我开着,我曾以为我会永远守在她身旁……”这首朴树的《那些花儿》是梦溪最喜欢的歌,因为喜欢就把它设为铃声,十来年一直没有换。梦溪是一个怀旧的人。
接起电话,是妈妈打来的。手机上显示的十来个未接电话,都是妈妈打进来的。前面因为自己一直在医院里忙着,无暇顾及打进来的电话。妈妈在电话里焦急的问梦溪,怎么会去医院,是哪里不舒服了吗?还是哪里受伤了?梦溪柔声的安慰妈妈,自己一点事也没有,是一个朋友出了车祸在医院里。“是澜澜吗?”,妈妈着急的问。“妈,不是方澜,是一个朋友。”“可是……”,“妈,等我回去再详细和您说,好吗”,梦溪柔声打断妈妈的话。其实梦溪知道妈妈要说什么,因为在这个城市里,能说上朋友的妈妈知道的只有方澜。“好吧,那你回来时要小心些。”“好的,妈,放心,我会小心的。你们和曈曈先睡吧。”“好的,好的。你要小心些啊!”妈妈在电话那头还是反复嘱咐。梦溪在电话里一再对妈妈保证会注意安全,妈妈才挂断电话。
打完电话,梦溪转过身,看向病床上躺着的人。这个人,如果不是因为这次事故,是自己一辈子都不想再见到人。让梦溪感觉奇怪的是,现在看见这个人,心里竟然生不出一丝恨来。是因为同情吗?不,不,不,自己现在心里也没有一丝一毫的同情。那是因为,现在,自己真的放下了吗?不是有“因爱生恨”的说法吗?没有爱了,所以也无所谓恨了。大概是自己真的放下了。这时,梦溪心里不由的轻松起来,心里有一些庆幸:原来是可以放下的,以后自己心里可以不用再装着那些恨了。想到这里,梦溪好像听到一声巨响。心更轻松起来,再低头一看心里的那副枷锁轰然掉了一地,碎了一地。“嗯,不恨一个人的感觉很好”。梦溪想。想着又向床上的人看了一眼。这个人是梦溪的前夫林扬。
与林扬不相见有3年的光景了。3年前他们协议离婚。想起3年前,梦溪不禁抚住胸口,胸口又隐隐的痛起来。刚才的轻松浑然消失。“唉,看起来自己还是不能释怀。”梦溪自语。三年前,梦溪与林扬办完离婚手续后,梦溪对林扬说了他们相识以来唯一一句“狠话”:从此后,我们路归路,桥归桥,此生不要再见。是的,此生真的不想再见。甚至从此后生生世世都不要再见。
想起三年前,梦溪不禁蹙眉,胸口钝痛起来:三年前自己去地狱走了一遭,不是自己的好朋友澜澜把自己救回来,自己真的早变成人间厉鬼了。
二
梦溪和林扬可以说是青梅竹马。大学入学的第一天他们俩在学校门口相见。彼此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可是因为两个人都是属于羞涩拘谨的性格的人,都没有互相主动的打招呼。可巧的是,两人在报到处竟然又相遇了。这一相遇却引出了更深的缘源:原来两人竟然来自同一座城市,同一所中学。两个人惊得呆住了:怪不得两人都有一种彼此熟悉的感觉,要不是报名处老师提醒,他们这一惊可真要惊到天老地荒了。
这种小说里才有的情节,不可思议的发生在他们身上。最佳的解释就是一个“缘字”了。两个离开故乡孤身在外求学的少年,都很庆幸两人能在此相遇,感觉大学的四年自己不是孤身无依了。(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