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诒和的《伶人往事》和《往事并不如烟》在大陆已经被列为“禁书”了,然而“叛逆”如我,最爱看这些禁书,和那一段被视为“伤痕”的岁月。初二那年,从爸爸的书柜里翻出一本《畸形人》开始,我便迷上了那个时代,也许因为“讳莫如深”,所以迷人。
由于我对京剧一无所知,《伶人往事》在我看来也就是一本纯粹的纪传体“通俗史”,我不懂那些伶人,不懂他们的生活,不懂他们的舞台,不懂他们的一招一式、一举一动,专业是隔行如隔山,而人的基本感情却是跨越文化和时空的。
虽然我不懂京剧,但是对于传统文化的陨落,我能感受得到,半个世纪后的我甚至可以说是“有幸”目睹了这个摧枯拉朽的过程。就像是作者章诒和在自序里写道的——“如今所有的文化都是消费,一方面是生活走向审美,另一方面是艺术消亡。”我读不懂这个时代里那一片欣欣向荣背后的精神和文化废墟,因为,我自己何尝不是生活在废墟中挣扎而不知归途,看着身边同处其中的人,无法救人,也无法自救。
多年前看电影《霸王别姬》,我看的是张国荣,现在我看到的是陈蝶衣。陈蝶衣的一生与书里的尚小云、荀慧生几乎如出一辙,与那个年代的所有艺人都相差无几。艺人的种种表情和眼神都直接地折射了时代的风云变幻。“时代的潮汐、政治的清浊,将其托起或吞没”。比起台下的一般观众,艺人在时代的舞台,用人生演出了时代的起起落落。粉墨一生,人生如戏,却比戏更为惨烈。
在读《伶人往事》之前,我看了王小波的《黄金时代》,同样的时代,王小波调侃它,而章诒和揭露它。两人都亲身经历了历史中的十年,王小波是个上山下乡的知识分子,背景清白。面对“群众暴力”,他用叛逆不羁来调侃和反抗。而章诒和作为“最大右派分子”的女儿和当时的“资产阶级”,她的视角和王小波是非常不一样的。所以,她在那个特殊的时代喊出了“私有财产”四个字。这是王小波这样的愤青不会提出的一个观点。而小波的“革命友谊”,也是章诒和不会有的离经叛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