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得水|一盘大闸蟹

作者: 沉稳心 | 来源:发表于2016-11-06 11:09 被阅读0次
我要 你在我身旁
“《驴得水》的故事就好比一只大闸蟹,适合最简单的烹饪,任何炫技加料都是添乱,都不会比直接蒸熟更好吃。”

从剧场到荧幕,《驴得水》都堪称现象级剧目,不具备艺术片常有的诗化风格,甚至还缺了一点电影感,但故事中未褪的话剧张力杂糅进平实的镜头语言,喜得酣畅,悲得淋漓。反叛了文化禁忌,却没有密不透风,沉重的罅隙笑料见缝插针。没有故弄玄虚,没有不可捉摸,无需出戏烧脑分析,无需刻意强加代入,只单纯地说好一个故事,越是质朴简单,越是兵荒马乱。

武侠小说里,有两种人最深藏不露,一种是螓首蛾眉的少女,一种桑榆暮景的老叟。那些个膀大腰圆、锦衣玉带的青年,通常是挨揍的。不定真因为花拳绣腿,多半是因为侍勇轻敌。相比于一些开始手舞足蹈但结尾手足无措的电影而言,《驴得水》接了地气,而悲剧色彩的传达也因为这层泥土性而被放大。

只怪这吉他 弹得太凄凉

故事发生在1942年,但全片并没有渗入强烈的年代感,每个角色似乎都可以在身边找到原型,故事荒诞却现实,语塞失笑也正是因为看似胡说八道,其实一本正经。台词口味多元,但并不像某些喜剧刻意迎合时下的语言习惯,接地气,但不媚俗。故事的发展脉络清晰简单,不旁逸斜出,没有间离的打乱,也没有过度的蒙太奇,撇开虚晃的意象,也能把强烈的情感打入心脏。该变的变,该坏的坏,人物的黑化自然合理,没有刻意设置跌宕起伏,没有主角的正义光环。因为发展顺畅,所以理解无碍,因为心意趋同,所以恐惧真相。

“商业和艺术并不一定那么泾渭分明,我们不做没营养的垃圾食品也不是寡淡的养生料理,我们想做一道好菜,让食客觉得好吃的同时得到营养。”

悲愤就是眼看着苦心经营的美好被撕碎,却找不到出口,因为每个人都是凶手。前半段张一曼的妩媚狡黠,周铁男的热血方刚,孙佳的天真烂漫,都是为了最后发聩的枪响,失落的彩球。

“我要你在我身旁,我要你为我梳妆,这夜的风儿吹,吹得心痒痒,我的情郎,我在他乡,望着月亮。”处心积虑的浪漫就是为了一落千丈的悲怆。

“大家听我的指挥!”结局如同片头的那顶驴棚,所有人都看着熊熊火光束手无策,既然杯水车薪,索性弃甲投戈,去欣赏这壮烈的美吧。像巨石入海,海面破裂时的疼痛,对观者而言,总有缄默不发的一日,但对当事人而言却是生命承受不起的重量。我们都以为自己是观者,其实全是当事人。

你在他乡 望着月亮
“电影中的人物没有守住底线,所以把喜剧变成了闹剧;而电影之外的我们守住了自己的底线,在真实的世界似乎会有一条喜人的故事线。”

终于没有生搬硬套的剧情,没有无病呻吟的意淫,没有面瘫的鲜肉,没有秀时装的小花。如果突破底线的借口是美好的初衷,那也不过是秀外的弊蠹腐水。张一曼是那面照妖镜,票房不做这块遮羞布。


参考资料:

导演周申文章:不靠谱的《驴得水》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0954887/answer/125843996

朱静:人性丑恶的一面镜子——我怎样演《驴得水》中的张一曼

张洁:反叛的象征与温情的荒诞——探寻话剧《驴得水》的成功质素

相关文章

  • 驴得水|一盘大闸蟹

    “《驴得水》的故事就好比一只大闸蟹,适合最简单的烹饪,任何炫技加料都是添乱,都不会比直接蒸熟更好吃。” 从剧场到荧...

  • 《驴得水》:漫谈《驴得水》

    1.张一曼 首谈离不了她,我整个观影过程都一直觉得她像常远,尤其是剪头发那一段。 可到后来,却发现她有更加深层的特...

  • 被铜匠牵走的人生

    大家叫铜匠吕得水,吕得水其实就是“驴得水”,“驴得水”是个牲口,牲口的脖子上往往都套着牵东西的绳索。 看完《驴得水...

  • 驴得水

    这是一段影评 来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149378/ 在这个过程中...

  • 驴得水

    夏天来了, 带着酷热, 冰箱笑话它, 你太烤人, 没人喜欢你。 孰不知, 大家都喜欢的冰箱, 却一生为别人服务, ...

  • 驴得水

    无能为力最为孤独

  • 驴得水

    你凭什么拿你的道德标准来绑架我的利益?

  • 《驴得水》

    前面画面有多欢快,后面画面就有多痛苦。 看似轻松幽默,都是负重前行。 人性的黑暗,软弱暴露无遗。 校墙上的"学做人...

  • 驴得水

    l

  • 驴得水

    这是一部荒诞滑稽,可笑又可悲的电影。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感触颇深,但是囿与自己的思维,思想的限制,说实话,理解得只停...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驴得水|一盘大闸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gagu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