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天行程:吐鲁番——哈密(405公里)

早上还没醒来,就被早起的同伴叫醒,让我透过窗户看看酒店旁的吐鲁番居民真实的生活样态。

看后才发现,当地有些居民为了凉快,夜里把床搬到室外,露天而睡。这种似曾相识的场景让我不由勾起对少年时代生活的回忆。

曾经那个艰苦的年代,很多人家里既没有空调,甚至电扇也少的可怜。夏天的夜晚,村里的大人和孩子经常搬个小床,用竹竿支起蚊帐,进行露天纳凉和休息。

以上两种场景确实雷同。由此可以从侧面说明吐鲁番的热名不虚传。
其实,第一次来这里的我和很多人一样好奇,这么热的地方,水从何来?水又怎样用?

带着这个疑问,直到参观完吐鲁番民坎儿井,才有了明确的答案。

坎儿井,又称坎尔井,是荒漠地区一特殊灌溉系统,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普遍存在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

坎儿井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四部分组成。首先在地面由高至底打下井口,将地下水汇聚;然后,在井底修通暗渠,将地下水引到目的地,才把水引到地面,这样保证了地下水不会因炎热及狂风而被蒸发或污染;最后,涝坝将水蓄起以供人使用。



换个角度说,这么大的地方养活这么多人,吐鲁番地下的坎儿井网络密布,简直就是吐鲁番的血管。


听着导游的介绍,再实地观看坎儿井,内心被当地勤劳智慧的人们行为所感动,特别是说,地下湿气大,为保护年轻人,掏挖地下水渠时的人基本是老人。由此看出了,人间的真情与大爱!坎儿井不是井,它是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人追梦的动力,更是一种智慧与精神的传递。



参观完坎儿井后,我们又去了火盆的“桃花源”——著名的葡萄沟。

新疆民谣说:“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人人夸,叶城的石榴顶呱呱。 ”道出了新疆有名的四个水果之乡,吐鲁番和它的葡萄独居榜首。

葡萄沟的景区门票40多元,但区间车的票价却25元/人次。我们没有选择坐车游玩,而选择了了步行进沟!

走在宽阔的葡萄架下阴凉的大道,感觉非常地好,既能观光,又能自由地小憩,同时也能更深入地体会葡萄园居民的风情。



我们看到了葡萄熟了,当地人采摘葡萄的生活画面;看到了葡萄沟居民庭院最美的风景,杏树、梨树,果树生机勃勃;我们看到了葡萄沟里维吾尔族孩子天真烂漫的笑脸,很甜很甜…



来到景区,人满为患,虽然有人工的葡萄沟标志瀑布,有百岁老人的合影,有阿凡提的故居,有唾手可得的葡萄任意品尝,但商业化的气息过于浓厚,失去世外桃源美好的自然本真。





虽然因为时间和路程关系,我们没有继续深入地游览葡萄沟,但是已深刻地感受到吐鲁番火辣辣的太阳下,葡萄沟的凉爽是真的,葡萄沟的甜蜜是真的,葡萄沟的热情是真的,吐鲁番人幸福的生活是真的!

回到哈密,保养车辆,我们明天返程回家!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