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柱清香

作者: 温沐阳 | 来源:发表于2022-07-17 08:04 被阅读0次

(以前在简书发过,后来不知怎么自己删了,只能再发一遍。)


      穿过那道大门,迎面而来的便是遮天蔽日的绿荫,像是张起一道结界,隔绝了外面的喧嚣嘈杂,只留下佛家的肃穆庄严。这,便是我对昭觉寺的第一映象。

      来这里的信徒多是上了年纪的人,又以女檀越居多。她们背着包,手持清香,每到一殿必燃香参拜,恭敬而虔诚。此时的昭觉寺不再是游客们赏玩的景点,而是芸芸众生安放信仰的道场。宁静如同水一般浸漫开去,只听得叶底鸟儿的幽鸣,风吹过树叶沙沙响。在这里,你是不敢大声说话的,生怕惊扰到参禅的生灵。

      绕过前殿,往左走,就到了放生池。池前的台阶栏杆上撒着白米、金黄的碎玉米粒,几只麻雀蹲在那里吃得挺欢。见我来了,它们没有丝毫畏惧的意思,只是往旁边蹦了几下让出一条道来。我坦然接受它们的好意,信步走到池边。池水绿的出奇,上面还漂着几块浮板。浮板上爬满了大大小小的乌龟,大的背着小的,你挤我我挨他,都在那里晒太阳。偶尔鸽子也会来凑热闹,从屋顶上飞来停在龟背上,好奇地打量水上世界。

        离开放生池,我由着心意四处闲游。路过藏经楼,又经过塔林,也看到了有着“树抱碑”传说的古树,终于在一处禅房停下脚步。木鱼缓慢而有节奏。我想,那隐在禅房深处的比丘,定是内心盛满慈悲的智者,他的目光清亮有神,穿越了亘古的时光,掠过天空和大地。他把自己化为树,化成风,又不经意间变成天际的一朵浮云。

      木鱼声声,上回听到这么安静的声音还是在故乡的小庙里。说起来,那家小庙与我家也颇有些缘分。记不的是哪一年了,父亲忽然对我们说年初一的早上要去庙里上香。我知道那座庙,就在柳溪畔的小坡上,破破烂烂的,里面还住着一个疯疯癫癫的老太婆。

      我不太想去,又不得不屈服于父亲,就这样怀着不满勉强去了几次,终于在一年爆发了。当又一次被早早的叫起来,睡意正浓的我向父亲发泄了自己的不满。父亲很生气,他拿着荆条想打我,却又碍于过年的忌讳没有动手。我有恃无恐,最终取得了胜利,父亲带着弟弟去了。那时,我特别不理解他为什么非要我去上香,正如父亲也不明白我死活不去的原因。

        后来也不知怎了,我又加入其中。天还是黑的,也没有皎月和星子。热热闹闹的年三十随着春晚的钟声就过去了,只余满地静谧,新的一年也来了。凌晨五六点,有鞭炮声从远处响起,噼里啪啦,听着格外喜庆。父亲也不落后,点燃早就备好的鞭炮,和着远方的节拍。

        放完鞭炮,我们三人就出发了。母亲是不去的,她总惦记着一大堆的家务事。一路上我们很少说话,只有脚步声伴着此起彼伏的鞭炮响。那天的清晨,总觉得格外安静。

      小庙没什么香火,加上我们,来的香客一只手也数的过来。庙里住着一个阿婆,常年穿着脏兮兮的灰色布袍,卷曲毛燥的头发挽成髻顶在头上,作道姑打扮。她见我们来了,很是高兴,帮忙张罗着点烛燃香。待闲了,便在一旁敲钟,告知菩萨有信徒参拜。那口钟,其实算不得钟,顶多像一个倒扣的盆,但声音极为好听。铛~铛~,低沉厚重,在宁静的清晨远远传开去了。或许就在那个时候,我开始追求不一样的东西了,说不上是什么,虚无缥缈又镌刻于心。

        上香成了我家年初一必备的活动。许是受了我们的影响,去庙里的人越来越多,香火也慢慢旺起来。过了不久,在几个居士的倡导下,村里人集资将小庙翻新装修,又选了庙祝,这间庙才有些模样。每逢初一,庙里可热闹了。本村的、外乡的,趁着夜色,带好香烛早早赶来拜菩萨;完了,再为全家人点盏灯,祈求新的一年安康和乐。收音机里的禅师念着经,外面的人在红纸上写下家人的名字。不知怎的,我有些想念那天的钟声。

        日子就这样过去了,好似不经意间就溜走了般。曾经独居破庙的老阿婆终于和亲人和好,回家居住。后来我曾见过她一次,她的神志依旧不大清楚,对旁人凶巴巴的,唯独见了我们姐弟又成了和气的老人。在某个日子里,阿婆终于走完路,到另一个地方去了。记忆里的人渐渐消失,周围又添了不少幼儿。 一年又一年,辞旧迎新、死亡新生,回还往复不曾更改。

        好像一切未曾改变。

      父亲还是那么精神,他像个毛头小伙争着去点炮。炮响了,他却因躲避不及,手背让土块刮了个口子。母亲担心,勒令他不准再做这样危险的事,放鞭炮的任务便交接给小弟。

      终究是老了。

    父亲像个虔诚的佛教徒,十几年风雨不辍,只为在佛前点燃一柱清香。当时未有体会,现在却是懂了。

      树影婆娑,光影斑驳。

      我所求,不过家人安康。

      仅此,而已。

     

     

     

相关文章

  • 中元节安康!

    扯一片思念,随风传;燃一柱清香,寄哀思。农历七月半,祝您中元节安康!

  • 清香一柱向南疆

    文/朱会明 昨天的日历,沾满了欢喜 那是因为,春节 是我们民族刻写在历史的长河 古老传统 骨子里的记忆 朋友,今...

  • 清香一柱,跪拜留情

    深山禅寺车水马龙, 金佛高香袅袅婷婷。 男求功名女求真情, 只有佛祖闭眼静听。 凡人问佛:可否可否? 佛祖拈花一笑...

  • 清明拜墓

    子孙来往大山间, 祭拜先人各肃然。 柱柱清香燃作是, 相思再寄到重泉。

  • 观茶

    烟雾袅袅奔月去, 半杯清茶观人生。 沉浮本来非我意, 一柱清香懂我心。 庚子年二日十六日晨于八卡

  • 清香――半樵花鸟

  • 刹那即永恒, 大千亦微尘。 清香燃一柱, 遥敬佛法僧。

  • 一柱清香一卷经

    一柱清香一卷经, 参禅悟道效高僧。 吃饭睡觉皆是禅, 心即菩提灵山登。

  • 祭清明

    清明之上,吾之百思! 一柱清香,遥寄阴阳! --俞辉 2...

  • 觅原乡

    一柱清香慰静心, 无牵无挂了红尘。 经文佛号寻踪迹, 觅得原乡极乐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半柱清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gpri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