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糠定址
文/赵元波
北宋天禧五年(1021年),当时寂寂无名的范仲淹在西溪做盐官。西溪这个地方,临近海边,海潮一起,常常冲毁岸边的庄稼、房屋,危害一方百姓,虽经屡次治理,多次修了堤坝,却是屡建屡毁,成效不大。
经过一番调研,范仲淹发现,堤坝屡屡被冲毁,主要是坝址的位置选得不恰当所致,选择恰当的地方筑堤坝,完全可以抵挡海潮的侵袭,确保一方百姓的安宁。怎样才能选到恰当的坝址呢?范仲淹陷入了沉思之中。
一天,潮水再一次上涨,范仲淹突然心有灵犀,有了主意。他让人挑来一箩箩米糠倒在海边。随着潮水不断涌来,米糠也被冲了上来,留在了潮水上涨的最高处……
不久,海潮退去,米糠就在留在了岸边,形成了一道弯弯曲曲的长线,范仲淹据此判断,此处就是海水的最高上限了,最适合修建堤坝。
选好了堤坝的位置,就开工兴建,这就是后来的范公堤。有了范公堤的阻挡,西溪一带再也没有受到海潮的侵袭了,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在大自然面前,我们遇到了困难,不妨就向大自然学习,道法自然,也能帮助我们解决棘手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