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沙门宝亮,历史尘沙掩遗珠

沙门宝亮,历史尘沙掩遗珠

作者: 大智度彼岸 | 来源:发表于2019-07-05 09:05 被阅读0次
也许是隋唐佛教过于辉煌,以致这位大师几乎被人遗忘。有人说他是合浦明珠,魏人持之以护国;和氏玉璧,秦王倾城而迎奉。他是一代义学高僧,弘法巨匠,两朝帝王恭承尊重,江南佛子膜拜盈门。他就是南北朝时期,齐粱年间三大高僧之首的宝亮大师。

宝亮大师【444年—509年】,俗家姓徐,本是东莞贵族世家。东晋灭亡后,举家避难到了东莱弦县。

大师十二岁的时候,依青州义学高僧道明法师出家。出家后学法专精,一闻不忘。受了具足戒之后,本打算观察机缘各处弘法,但是,又念及师门的训导养育之恩,不忍远离。

师父道明法师告诉他说,出家人本来就该通达教理,放下尘俗,不受世情的牵绊阻碍。难道你就因为贪爱与师门的恩情,而忍心让师父的法道不能弘扬到异地他方吗?

大师闻言感慨大悟,于是辞别恩师,远游异地,参方弘法去了。二十一岁这一年,大师到达当时南齐的国都,今天的南京,居住于中兴寺。

南齐名士袁粲跟道明法师很熟悉,见到宝亮大师后,非常赞叹,给道明法师写信说,您的这位高徒可不是一般人,那是国宝级的人物啊!这种宝贝理应天下人共享,以后就不是您老人家贵宝地的私藏啦!

此后数十年间,宝亮大师在江南一代弘法,后来移居钟山灵味寺,历经齐、梁两朝,弘法利生数十年。讲《大般涅槃经》八十四遍,《成实论》十四遍,《胜鬘经》四十二遍,《维摩诘经》二十遍,大小品《般若经》十遍,《法华经》《十地经》《优婆塞戒经》《佛说无量寿经》《首楞严三昧经》《佛遗教经》《弥勒下生经》等,各十遍左右。

大师的出家在家弟子三千余人,日常追随咨询请益的信众也达数百人。大师长得高大英俊,神情爽朗,气质宏逸,超尘脱俗。讲法辩义时,言辞纵横,滔滔雄辩,鞭辟入微,词锋锐利。很多人满腹疑云来向大师请教,大师为之剖析解义,辨析问难,常使来者言下开悟,觉旨明宗,心中块垒,焕然冰消。

当时,南齐、南梁两朝帝王、贵胄都很敬仰恭敬宝亮大师。特别是梁武帝萧衍,常邀请大师谈经论道。大师性格直率,不卑不亢。对此,帝王之身的梁武帝时常感到不太舒服,但仍然仰慕大师的风采,崇拜有加,还亲自为大师所著《大般涅槃经义疏》作序。

此书完成后半个月,也就是梁天监八年,公元509年,旧历十月四日,六十六岁的宝亮大师功成而逝。

大师虽然名重德高,供养宏富,但不蓄金宝,廉俭自奉。去世后,所住寮房,除随身物品,并无余资。

时光荏苒,沧海桑田,隋唐佛教盛世的光芒,也令众多如宝亮大师这般名震一时、津梁一隅的大德高僧被人遗忘在历史长河的最底层。当我们法海钩沉,洗濯研磨之下才发现,他们也是人天师范,龙象英姿,实在不该被我们遗忘啊!

相关文章

  • 沙门宝亮,历史尘沙掩遗珠

    也许是隋唐佛教过于辉煌,以致这位大师几乎被人遗忘。有人说他是合浦明珠,魏人持之以护国;和氏玉璧,秦王倾城而迎奉。他...

  • 沙门的历史

    沙门的历史 因果是个好东西,好就好在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 先就习以为常的现象界来谈,也就是一般科学所说的因果:凡...

  • 清明随笔

    萋萋枯草, 淡淡春花, 和风拂柳, 丝絮漫舞天涯… 试问魂牵何处, 街角掩尘沙

  • 无题

    花开几度芳菲尽,叶落无声韶华歇。 人生百年梦一场,黄土尘沙掩白骨。

  • 致读者:历史已经发生,有些被写在书上,有些我们还在找寻

    《遗珠》=历史+悬疑+一点点爱情。 收穫知识、惊喜一气呵成,峰迴路转让你看得脑袋超频。 我是先想好《遗珠》的结局,...

  • 尘沙

    我愿穿过寂寂冥冥渺渺的雾纱 细听着微微的秋虫轻轻在窗棂上激打 空对着霎霎飘来的虚空中惆惆的息叹 冥想着一滴一滴的坠...

  • 尘沙

    我是一粒沙,一粒渺小的沙! 从未引起过别人的注意。 我是一粒路旁的沙,在你经常经过的那一条路上。 我是一粒沙,一粒...

  • 尘沙

    一粒灰尘 它是黯然的 它是孤独的 这么不起眼的它 开出了一朵花 幻化成了一缕沙 不经意的 迷蒙了我的双眼 我望着它...

  • 尘沙

    当我降生在这人世,翻滚在这滚滚红尘,这世间有什么原则吗?有时丑说对,美说错,有时美说好,丑说恶,于是我就找不到了我...

  • 许还山看电影:多元时代的对话和反思

    “亮宝楼”的艺术传播 西安曲江的“亮宝楼”,是一座类似于北京“荣宝斋”的文化产业基地。无论从规模、历史性、和影响力...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沙门宝亮,历史尘沙掩遗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hajh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