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岁那年,腊月初九,我在睡梦中被一阵哭泣声惊醒——爷爷去世了。我穿上厚厚的棉袄棉裤,在家里来回转悠,发现亲戚们都来了。
走进爷爷房间时,我看到屋子的木头门板被拆了,便半惊奇半笑地说:“门呢?门呢?”(此时,门板临时用来搭台子,好让爷爷的遗体放在上面。)
大姑听到后,训斥我:“你爷爷死了,你还笑。”
这时我才意识到自己的话的不合时宜。20多年过去了,依然没有忘记。
我们的表达是有温度的,无论说话,还是写作。
假如温度的区间是0~10度,那么,说明书、说明文的温度是0度,小说的温度一般是2度左右,散文的温度是3~4度,抒情性诗歌的温度最高不超过6度,学生的作文一般有7度,脑干体诗歌达到8度,春晚主持达到9度,打鸡血的演讲、成功学的忽悠等达到10度。
拿文学举例子,鲁迅的作品是克制的,温度很低,同理如法国作家否楼板。温度较高的如艾青的诗、怀念亲友的抒情性散文。温度的高低,主要由表达需求决定,也受创作者审美追求的影响。
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温度更是无处不在了。面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交流情境,要选择适合的温度。对小朋友要热情,对老人要谦卑,对陌生人要温和,对恋人要甜蜜。
又如,你做自媒体,如果想收获更多粉丝和流量的话,应当尽量表现得热情一些,自良行距流露出惊奇、热爱、专注、细腻,尽可能展示出你的性格(也是所谓的“个人IP”的一部分),而不要冷冰冰的,只会讲大道理,没有情绪、没有态度。自媒体时代,不怕不完美,只怕太完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