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
万般深情万里路,一曲悲歌一首诗(高尔泰《寻找家园》)

万般深情万里路,一曲悲歌一首诗(高尔泰《寻找家园》)

作者: 晦休 | 来源:发表于2019-10-09 16:56 被阅读0次

读高尔泰先生散文集《寻找家园》历时数月,时断时续,时悲时喜,时痛时伤,甚至常常反复,回转再读,既急切又控制,既激动又压抑。内心波澜无垠,久久不能平息。这是一本不适合快速阅读的书,它是需要定下身来,静下心来,才能读的书。读着读着,不知不觉,你就会沉入其中,迷醉其中而不能自拔。

有人说,这是美学名家高尔泰先生生死歌哭之作,当代散文最美的收获之一。

高尔泰,著名美学家、画家、作家,旅美学者。1935年生于江苏省高淳县(今南京高淳区),1955肄业于江苏师范学院美术系。先后在兰州第十中学、敦煌文物研究所、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兰州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任职。现居美国拉斯维加斯。

1957年,时年22岁的高尔泰,因发表美学论文《论美》,被打成右派,在戈壁滩国营夹边沟农场劳改。目睹了无数可爱、可贵、有趣、有才,有理想、有追求的生命悲惨死亡,自己也差点饿死;幸而适逢国庆十周年,在兰州结识的公安厅干部将其调去作宣传画,才保住了性命。

后得到时任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常书鸿先生的帮助,前往莫高窟工作。文革期间又被打到,平反后在兰州大学教书,经推荐进中国社科院,不久又回兰大。1984年,因“自由化倾向”等模棱两可的原因被停课,他要求校方道歉遭拒,遂前往成都四川师大。

1989年夏,被南京大学聘为教授,刚赴任没几日即被抓捕,押回成都审查。在关押138天后,释放证上结论为“审查完毕予以释放”,其妙莫名。1992年流亡国外,从事绘画、写作,并在多所大学访问。

高尔泰跌宕起伏的一生,如共和国曲折动荡、波澜摇曳的历史。一个知识分子的命运多舛、悲喜坎坷,与历史和时代的洪流紧紧相连。

他历时十几年写就的这本散文集,其实就是他生活、生命、情感和信念的自传,就是一个名族悲痛和苦难的缩影。

全书共分三个部分:梦里家山 流沙坠简 天苍地忙

一,梦里家山

从一个孩子的视觉看天下,这世界充满温情和欢乐,充满趣味和希望。当然,也有不平和反抗、叛逆和勇敢,还有孤独和感伤、离别和梦想,更有少年的爱情和意义的追寻·····但这一切,都连着他美丽的家园,都是他永远难忘,永远珍藏,永远怀念的梦里家山。

高尔泰的童年生活,正如北岛所说:“像传统的年画那样鲜活、明艳,仿佛一伸手,便可以触摸得到。”

一个十岁的小男孩,在大大的土场上奔跑腾挪,用他手中的木棍,画着他的爱好、他的未来畅想。

他的“阿来”,“一只香灰色公山羊,搬家时,送给村上一个孤老婆婆作伴。我们走时,它不吃也不喝,要跟我们上路,我几次回头,它都一直望着我们,一动不动,绳子拉得很直很直”。

他的“阿狮”,“是一只山乡的土狗,极忠诚勇猛。跟随我们六七年,已成了家庭的一员。”跟他们回到城里,更是他最真诚的好朋友。后来,因天天吠叫不息,被住在家里的战士刺死,“我扭住那兵不放,用脚踢、用头撞,还咬破了他的手···”即使士兵的领导赔礼道歉,心伤也久久难复。

学校操场后面有个小丘,他在小丘的荆棘灌木丛里,用茅草搭了一个鸟窝,逃课时躺在里面看书、想心事··那可真是乐园啊!

《跨越地平线》一文中,他第一次独自离家外出求学,"从船舷窗再伸出头来望时,码头已隔得很远,但还可以看到父亲和母亲在向我挥手。不知不觉,泪水又涌上了眼睛。不久,平时到过最远的地方都过去了。风物依旧,新世界不新,好像旧世界的延伸,只是没有了家。”

二,流沙坠简

劳改的戈壁上,一个个知识分子无言的命运。

替他隐藏日记,给过他温暖和鼓励的右派分子安兆俊,每天吃不饱没力气,也要蘸着开水擦洗头脸,抢不到饭只剩汤汤水水,他也要找个地儿坐下,一勺一勺人模人样的吃···这样一个热望生活、自我修持的人,”他是坐着死的”。

还有爱惜衣服胜过爱惜自己的龙庆忠,歌颂生活、充满阳光,死后衣服几易其主。

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爱摆架子找乐儿的上官锦文,拼死力干活饿死累死的郭永怀,饿得发慌电线杆般怠工的张元勤,积极响应号召说话正确得可怕的唐素琴·····这些右派分子,无一逃过政治运动的吞噬。失去的了意义的生存,抗得过的苟延残喘,抗不住的只有死去。

他的美学一开始就是其命运的一叶孤帆,历史把它扫向荒野,他几乎是以一己之力和年轻的心与整个文化环境不对称地“对战”,在”权威”“权力”威压下从不低头,等待他的是戈壁、沙漠、劳改、放逐、妻亡女散、家破人亡。

他是顽强的石头,傲骨嶙峋,从未悲观,绝不自弃,“无边行程望欲迷”,”徘徊千壁向丹青”。他临摹敦煌壁画、研读佛教经典,钟情于正遭灭绝的文化艺术,倾注着对生活无限的激情和爱意。

个性、灵性、诗性的文字,与他“美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是自由,美是自由的的象征,艺术是人类情感的表达形式”一脉相承。

三,天苍地茫

苦难的记录,血肉仍然鲜红,不是为了忘却的纪念。失去和远去的师长、朋友、亲人、爱人和家乡,永远令人感念,永远让人铭记于心。对过去的一切人和事已失去了仇恨之心,只有宽恕和包容。岁月无情,一点点腐蚀着每一个人,每一个生命。

“逃亡前,曾到我的出生地高淳看望姐姐。在那个安置拆迁户的公寓楼里,她指着一个晒太阳的老人,告诉我那就是五八年监管‘阶级敌人’的民兵队长,直接虐杀我父亲的凶手。可能睡着了,歪在椅背上一动不动,看不清帽檐底下阴影中的脸,只看见胸前补丁累累的棉大衣上一滩亮晶晶的涎水,和垂在椅子扶手外面的枯瘦如柴的手。但是仅仅这些,已足以使积累了近四十年的仇恨一下子失去了支点。”

高尔泰的文字清丽而又饱满,质朴而又精炼,具有诗情诗意和画面感,看似平淡,却又沉重,满含深情。

书中有控诉,有宽容,也有对现实 的诘问和超越历史的思考。使人看到洁白后面的黑暗,和黑暗后面真正的洁白。

这是一本沉重的书,压抑、伤感、凄凉,苦与甜、血与泪、爱与恨全都融入其中。

作者漂泊一生,如今仍流亡海外,历尽苦难,无家可归。但他始终热爱家园,思念家国。万般深情万里路,一曲悲歌一生诗,从未放弃寻找“家园”,这家园,不仅仅是身体、物质的依托,更是意义、精神和灵魂的归宿!

相关文章

  • 万般深情万里路,一曲悲歌一首诗(高尔泰《寻找家园》)

    读高尔泰先生散文集《寻找家园》历时数月,时断时续,时悲时喜,时痛时伤,甚至常常反复,回转再读,既急切又控制,既激动...

  • 寻找高尔泰

    湖山还是故乡好 我引用了高尔泰先生在《寻找家园》中的文字,这句是高尔泰先生的父亲...

  • 《寻找家园》 —— 高尔泰

    20170507 我们小的时候,总是调皮,总是不懂事。不能理解父母的辛劳、关爱、无私的付出,以及诸多种种。总是习惯...

  • 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拯救不了

    正在反复看的一本书,是高尔泰的《寻找家园》。书里写到的故事和人,隔着纸静静呼吸。 高尔泰是画家,也是美学家。 19...

  • 读《寻找家园》

    寻找家园——高尔泰 是人生的回忆 是往事的反思 少年不识愁滋味 任性、叛逆 但 追求真我、追求兴趣、独立思考 中年...

  • 读书不是为了阅读他人,而是为了成为自己

    一年前,我在出差回程的航班上,读了高尔泰的《寻找家园》,触动极深,一路上多次感动得涕泪交流,被邻座帅哥屡屡侧目。回...

  • 读《寻找家园》

    这段时间在看高尔泰的《寻找家园》。 记得早前赖老师和祖庆老师推荐过这本书,高度评价了它。他们还说,现在已经买不到正...

  • 身在何处,家园已定

    高尔泰于我而言,多少有些陌生,一来对美学无所涉足,二来在墙内听到的信息甚少。接触到高的《寻找家园》源自朋友的推荐,...

  • 2013年书架(夏)

    社科文学类(国内篇) 1、高尔泰著:《寻找家园》,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1年6月版。 通过各种评价途径知道这是...

  • 127 读《寻找家园》后感

    高尔泰的《寻找家园》,如他自己所说,这是一本漂泊中写的书,把意义的追寻化作文字的书。假如文字真如别人所说,可以治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万般深情万里路,一曲悲歌一首诗(高尔泰《寻找家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hhjp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