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行业意见领袖建立良好关系?
今天我们来谈谈如何与行业意见领袖建立良好关系。
意见领袖就是在某一个领域拥有专家地位和广泛影响力的人,他们可以分成以下这几类:
1、政策决策者。主要是政府官员,和政府在决策时听取意见的专家。
2、公众意见领袖。比如想吴晓波、罗振宇这样的思想大V,范冰冰、李宇春、鹿晗这样的明星,还有公益组织的领袖等等。
3、产品的专家使用者。比如先进的医疗设备,让著名医生使用,得到他们产品积极的看法。
与什么样的行业意见领袖建立关系,取决于你企业的规模和性质。比如:
大型综合企业,需要影响政策 决策者,还需要影响公众意见领袖和产品的专家使用者。
专业化企业,比如你是做叉车的,做变压器的,做雷达的,做药品的,最重要的应该是产品的专家使用者,政策决策者有点关系,特别是在制定产业政策的时候。但是专业化企业一般跟公众意见领袖关系不大。如果章子怡说你的轴承特棒,也不是不行,不过谁会信呢。
如果你是初创企业,产品的专家使用者和公众意见领袖可能关系大一些。
我们现在来看一下,如何与这三类意见领袖建立良好的关系。
首先是政策决策者,可以考虑下面三个路径:
第一,建立高层对话渠道。如果你是大型企业,比如马云、刘强东这些大佬就经常参与政府对话,上至总理,中到国家工商、税务总局,下到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如果你是全球500强,可能会考虑参加每年三月举行的中国发展论坛,这个论坛级别很高,一定要全球500强的董事长或者CEO,副的都不行,参加论坛的中方领导也都是部长、副总理级官员,总理还要接见代表。
第二,建立专业交流渠道。政府部门并不是什么都特别专业,他们也需要吸收各方面意见。
比如国外的化妆品公司就经常与国家质检总局交流国外化妆品质量检测的标准和方式;我以前服务过的GE公司,会组织关于EHS,就是环保、健康和安全方面的国际交流会,请国家安监总局,质检总局的有关领导参加;还有跟国家疾病控制中心的专家交流如何在企业员工中建立预防慢性疾病的体系;著名的私募基金凯雷公司,他们邀请中国金融投资界的专家,到美国与政府监管部门和企业交流私募基金的管理和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这些都会提升企业在政策决策者心目中的影响力。
第三,帮助政策决策者提升能力。这个一般只有大企业才可以做。一些大的跨国公司与政府部门合作,组织国企高管参加领导力和专业培训。这种投入时间长,见效慢,但作为长期战略非常有效。
下面我们来看,如何与公众意见领袖建立良好关系,可以考虑下面三种方式:
第一,在企业和公众意见领袖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上提供线索。罗辑思维2016年底在深圳的跨年演讲,比很多综艺节目收视率都高,罗振宇在讲到人工智能的时候,讲IBM用认知商业的算法,在十几分钟内阅读分析了2000万页,相当于4000米楼高的医学档案,帮助日本医院的医生拯救了一个得了绝症的病人。这个故事IBM自己也将过,但是远没有罗振宇这样的意见领袖去传播效果好。
第二,支持公众意见领袖关心的领域。比如,央视著名主持人陈伟鸿做了关注留守儿童和青年创业者的【鸿基金】,姚晨支持联合国难民事业,你的品牌营销与这些话题相关,就可以跟意见领袖挂上钩。我以前在公司,就通过公益组织请李冰冰免费参加过企业宣传环保的活动。
第三,与公众意见领袖周围的人建立关系。这些人都很忙,找的人很多,你不可能跟他们什么都讲,需要跟他们的经纪人沟通。比如著名音乐人刘欢是我同学和哥们儿,好多人通过我来找刘欢做商业合作,但是刘欢跟我聊天喝酒可以,任何商业的事他都推给经纪人,或者干脆不理我。
最后我们说的一种意见领袖是产品的专家使用者。
这样的意见领袖身份比较敏感,他不大方便以商业合作的方式为企业做宣传,对他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挣广告费,而是保持自己行业地位。所以,让他们试用产品要看产品的特点。
我自己印象最深的一次是GE医疗开发了一种只有手机大小的超声诊断仪,当时把这个设备给一位国内顶尖的心血管专家试用,这位专家非常喜欢,主动在媒体上讲这种技术对快速诊断,偏远地区医疗是一个革命。专家还用这种便携式超声诊断仪在四川藏区查出了十几名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儿童,这些故事都被公司整理,作为营销的内容广泛传播。
总结一下今天课的内容,行业意见领袖分为政策决策者,公众意见领袖和产品的专家使用者。对政策决策者,可以通过高端对话、专业交流和帮助能力提升建立关系;对公众意见领袖,要提供公司和意见领袖共同关注的话题,关心他们关心的事业,与他们周围的人建立关系;对产品的专家使用者,要考虑他们身份的敏感性,在合适的产品和适宜传播的机会上与他们合作。
内容来自:品牌公关·实战指南 | 李国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