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雪梅读写交流群
大数据背后的文学密码,帮你解锁写作变现

大数据背后的文学密码,帮你解锁写作变现

作者: 33a2aeb588e3 | 来源:发表于2019-04-26 04:10 被阅读7次

本文原创首发于头条:Que佳佳

在新媒体时代,“写作”几乎是人人都会,人人都需要的一个技能。最常见的,比如朋友圈发状态,会写作的人更擅长写吸引人且质量高的信息。而对于一些热爱写作,并且希望通过写作获得更好生活的人来说,如何提高作品质量、获得更多关注是他们最关心的话题。

于是,各种写作培训班也层出不穷,“写作变现”成了近几年最火的话题。

到底怎样才能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呢?

人们可能会尝试过通过大量阅读来积累写作素材,或者通过模仿大号文章和名家名篇来精进自己的写作能力。但可能很少有人通过数据来探索畅销书中秘密。

《纳博科夫最喜欢的词》一书中,作者本·布拉特通过对大量的数据的分析,从多个维度总结出了一些畅销书的共同特点,探究了伟大作品经久不衰的秘密,还发现了众多知名作家的写作习惯以及其中趣事。

比如,人们最喜欢的作家,最喜欢用的词是哪个?通过一系列数据分析,本·布拉特得出《洛丽塔》的作者纳博科夫最喜欢的词是“mauve”(淡紫色)。又比如,男作家和女作家的用词有什么区别?同说英语的美国人和英国人用词习惯又有何差异等等。

本·布拉特善用大数据剖析文学艺术。曾用大数据分析、论证包括音乐、影视剧、综艺节目以及文学创作等多领域的作品。他的文章常见于《华尔街日报》、《波士顿环球报》等媒体,观点新颖独特。

写作到底有没有什么“套路”?对于想在写作上获得一定成就的人来说,这是个重要的问题。

在《纳博科夫最喜欢的词》一书中,作者本·布拉特用大数据为我们探寻了伟大文学作品中的秘密。这个秘密也正是很多人在寻找的写作“套路”。

一、 每个作者都有自己的风格指纹。

触犯了法律的犯人为了逃亡做了全面整容,表面看上去已经脱胎换骨,但仍然逃脱不了指纹和DNA被采集,最终落入法网的命运。

美国作家凯瑟琳·安·波特说:“你的风格是你本人的化身”。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独特的东西,即使刻意掩盖和抹去,也会有“露马脚”的时候。

据说《红楼梦》后40回的作者为高鹗曾遭到质疑。随着大数据应用的发展,华裔学者陈炳藻通过对《红楼梦》前80回和后40回的词频分析,最终通过计算机处理,得出了后40回的作者也是曹雪芹的结论。

毫无疑问,这样的研究对于推动文学艺术领域的发展是有重要意义的。

美国《联邦党人文集》的作者曾在一段时间内存在着争议。统计学教授莫斯特勒和华莱士通过对写作风格进行量化,运用概率分析,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纳博科夫最喜欢的词》一书中,本·布拉特又通过收集了50位作家、600部作品来检验莫斯特勒和华莱士的假设,并且最终都得到了印证:“无论读者能否感觉出来,每个作者的文字中总有深层次的风格指纹,将他与其他作者区别开来”。

二、 用大数据从作品中发现,性别差异的秘密。

一条朋友圈信息出自男性作者还是女性作者,看似是个无关紧要的问题,但对于本·布拉特这样痴迷于用数据分析文学作品的人来说,却是个不错的选题。

伟大作家的技艺在于创造出令人信服的角色,性别是角色区分的重要因素。对于和自己性别不同的角色,作者得写出令人信服的行为和谈吐,让角色的呈现与读者的期望一致,才不会“掉粉”。

对于不够成熟或者不够高明的作者来说,对异性的描写要赢得读者的认可,恐怕就需要找找技巧了。

本·布拉特发现,在经典作品中以下5个词更多地用来描述女性:1、颤抖(Shivered);2、哭泣(Wept);3、咕哝(Murmured)4、尖叫(Screamed);5、和某人结婚(Married)。

而以下5个词则更多地被用来描述男性:1、嘀咕(Muttered);2、咧嘴笑(Grinned);3、大喊(Shouted);4轻声笑(Chuckled);5杀死(Killed)。

有了本·布拉特这些数据做支撑,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就可以从中找到一些描写角色特征的技巧。

三、 成功作品的共性

有的成功是可以复制,文学作品或许就是其中之一。在《纳博科夫最喜欢的词》一书中,本·布拉特为我们列举了几个好作品的共性。

1、 尽量少地使用感叹号。埃尔默·伦纳德提出:“作品中,每10万字中的感叹号不能超过3个”。本·布拉特利用数据统计对这个观点进行了分析。发现的确如此:成功的作品较少使用感叹号。

2、 不要用“突然”这个词。尽管不是绝对的,但本·布拉特同样用大数据验证了埃尔默·伦纳德提出的,不要使用“突然”是一个正确的做法。而且,本·布拉特的数据表明,伦纳德的确是整本书都不用“突然”的少数几个作家之一。

3、 少用“思考类”动词,比如:思考、理解、意识到等。通过细节描写,让读者自己体会角色的状态,而不是直接告诉读者。这是更为高明的操作方法。

成功的作家,自然有一套自己的写作习惯和方法,他们会注意自己所写出的每一个词的用法。但是,无论是什么样的作品,最终能够打动读者的地方,还是作者的写作态度。

因此,如果我们听了众多名师的写作方法,仍没有找到自己的写作“套路”时,不如问问自己:我对写作的态度到底是什么样的?

在明确了自己的态度之后,我们可以很轻松地从本·布拉特的研究结果中,找到简单易行的写作技巧:

一、简单是最大的套路

对于初入写作坑的小白来说,想要让自己的作品获得更多人认可,首先需要满足一个最基本的条件,就是简洁。简短明了的语言,最容易懂,也不会让人讨厌。

三五句话就能描述清楚的场景,如果作者为了想展示自己的才华而长篇大论没完没了,除了会引起读者反感之外,恐怕没有更多的作用。

本·布拉特在书中的建议:简洁用“地”,简洁用“副词”。

这与少使用“思考类动词”的目的一样,文中描绘的场景不是要你直接告诉读者,而是通过细节描写让读者自己去体会角色是“困倦地”还是“暴躁地”。

骆宾王在7岁时写下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短短4句话对水中白鹅状态的描写,让白鹅游水的形态活灵活现出现在读者面前。这或许就是这首诗流传千年不朽的原因之一。

二、好的开头,是成功的基石

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第一句话写到:“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句话被誉为经典,被很多读者铭记于心。

本·布拉特发现,有的作家有自己固定的开头模式,有的作家没有。但是,伟大作品的开头却都喜欢使用短句。因为简短的开头更容易让人记住。除此之外,本·布拉特还发现,用天气作为开头是一个糟糕的方法。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能够为成功奠定基础,而想要做好这个开头,有时并不是那么容易。这时,就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来打磨出一个好的开头。“好饭不怕晚”,有了成功的基础,成功是顺其自然的事。

三、 找到并坚持自己的风格

通过前面的介绍,我们了解了写作是有很多规律可行的。在新媒体时代的今天,我们想要脱颖而出,除了学会所谓的“写作套路”之外,最重要的还是要明确自己的定位,找到自己的风格。在此基础上,通过熟练的写作技巧才能让写作变现这条路走得更宽更远。

个人品牌,是当下最热门的话题,人人都可以通过运营自媒体,创立自己的个人品牌,实现自己的目标。方式可以是视频也可以是写作等。但无论哪一种方式,想要让别人记住你,最基本的一个原则是,你需要有自己的风格,并且坚持。否则,受众群体不会为你的个人品牌买单。

对于热爱写作的人来说,《纳博科夫最喜欢的词》很值得认真研读。因为,还有什么比实实在在的数据更有说服力呢?想想有前人为我们总结经验,我们只需要去学习和实践,真是一件幸福的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数据背后的文学密码,帮你解锁写作变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hsx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