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网络在传播17岁男孩儿跳桥的视频,由于和同学发生了矛盾,被妈妈批评,在回家的路上,妈妈把车停到了高架桥上,对孩子不停地在指责,结果孩子从车当中车里冲出来毫不犹豫的冲向高架桥一跃而下,妈妈在后面紧追着去阻拦,也没有拦住。这个视频看完了,真的让人非常的痛心,也有很多值得思考之处。
网上对这个事情也是争论非常多,有指责孩子的,更多的指责妈妈。我想我们作为局外人,去讨论当事人的情况都只是一己之念。我们只能说从视频中能够发现的就是孩子做了什么事情,没有被父母去接纳,没有认可,有的只是火上浇油的指责、批判,父母割断了孩子与生命力的连接。
要避免此类悲剧,就要建立孩子与生命力的链接。
一、父母关注的应是成长而不是成绩
成绩,不单是指学习成绩,还包括各方面的表现,包括跳桥案中的人际交往。我们可以想象这位母亲对孩子的要求肯定是比较高的。生活中其实很多的家长,更多都是关注和聚焦孩子的成绩、成就,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自尊就常常是比较低。因为他总感觉自己是一个失败者,要知道大部分的孩子都是希望自己成为第一,但生活中的第一毕竟只有一个。因此,我们大多数人都失败了,所以,如果我们把追逐第一作为唯一的目标,我们大部分人体会到的就只能是一个失败者。我们是否可以说我爱你,这份爱并不依赖孩子所获得的成就,而是一份单纯的爱,这是我们关系的基础。这份爱就如同阳光,无私的照耀大地,无论是什么东西,只要愿意接受阳光,那么阳光就毫无保留的去照耀他,只有这样的一份关注,这样一份无私的爱,才可能让孩子去成长。
二、接纳孩子的状态,爱其所是,而非爱己所想。
要接纳孩子的真实状态,爱其所是,而不是爱我们自己所想象中孩子的模样。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孩子,她从初一上学就表现出了十足的个性,对于老师们所有的教育都抱有一种怀疑、质疑的状态,可以说她质疑所有的权威,向所有的权威挑战。她在课堂上是一种什么状态呢?就是整天画画,课堂上她愿意听的时候,还会回答问题,但是多数的情况下是她不愿意听的,那就整天的画。可以想象一下老师们的心理状态,一开始不了解的时候,老师们和她起过很多冲突,越冲突她越逆反,后来呢,都知道了,了解了,然后也就简单了,由她去吧!老师可以简单处理,最难受的是他的家长,可以说在两三年里,她的家长都不停的做工作,不停的去找心理咨询,甚至于她的妈妈自己考取了咨询师证,要通过学习去改变这个孩子。那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样的?她的妈妈并没有改变孩子,进了初四之后,她断断续续的几乎就不到校了,只是考试的时候,还会来考试,但绝对不会到校上课。她在学校里感受的,不止是老师的不理睬,同学也对她敬而远之,而且她拒绝父母带着她再去接受任何的咨询师的支持。这样的情况下,她的父母就只好让她在家里了。
我最近和她的妈妈又做了沟通,然后我感到,她妈妈真的可能被孩子逼得没办法了,没办法了怎么办,那就只有接纳。关键是她妈妈现在感觉到一点,那就是自己不能改变任何人,要改变,也只有改变自己。她换了一种心态,因为她发现孩子自己愿意学画画,且在网上报了网课,然后给网站加工动漫作品,收入还不低。孩子很享受这个过程,妈妈发现她学网上绘画课的时候,状态特别的好,很积极,很投入,和她学习文化课完全不是一个样子。至此,妈妈真正的就知道孩子在这方面,有兴趣也有能力,相信也能学好。妈妈和爸爸达成了一致意见,告诉孩子需要父母支持的时候,就说。妈妈觉得,人生无论那个方面要走的远,还是靠文化支撑,她发展下去,迟早还会感觉出自己能力不足,到了自己想学习的时候,肯定就可以认真投入了。我非常认可这种转变,也为孩子及父母高兴。她的父母现在就是真正接纳了孩子的状态,爱其所是,而不是爱自己心中所设想的孩子的状态。因为接纳,所以发现了孩子的优点,发现孩子的特长,也发现了孩子可能的未来。这对所有的父母都是值得学习借鉴的。只有让孩子感受到了爱,有价值,被接纳,这就是孩子力量的源泉,它的生命力会有此而越来越旺盛。
第三,改变亲子关系中的非理性行为。非理性的行为,总的来说就是“道理,我们都知道、都明白,但就是做不到或者改不掉。因此说非理性行为太多了。比如说刚才提到这个孩子,家长一开始的行为,要让孩子去改变自己,家长认真学习的目的是寻找管制孩子的良方,去改变孩子,去控制孩子,这就是一种典型的非理性行为。再比如生活中很多父母常用的指责、批评,以及不能耐心倾听,动不动打断孩子的谈话,这样打岔的应对方式。父母经常用指责或者打岔的方式去和孩子去沟通的,孩子的脑袋当中就会分泌一种荷尔蒙,叫做皮质醇。这种皮质醇会产生一种毒性压力,会让孩子分心,多动。所以非理性行为对孩子的影响真的是非常的大。总结起来,父母的非理性行为,最核心的一点就是没有关注孩子的情绪及情绪表达,所以当孩子出现问题,遇到事情想和你交流的时候,父母一定沉下心来去感觉受孩子的情绪,无论什么事情先稳定自己的情绪,也帮助孩子稳定情绪,耐心倾听,理清孩子的期待,给予孩子积极正面的反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