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是荣国府的宠儿?错,看到王夫人的手段你还这样认为吗?
林黛玉在荣国府享受着和贾母嫡亲孙子贾宝玉一样的待遇,自从来到贾家,直接把贾家自己的3个亲孙女迎春、探春、惜春比了下去。
论才学,论容貌,黛玉都是大观园女孩子中最出类拔萃的,加上爱哭、刻薄、好使小性儿的做派,很多人认为黛玉过得不要太滋润,为何还老是哭哭啼啼,说什么“风刀霜剑严相逼”,好似受了多大委屈似的。
但是,黛玉在大观园真的是宠儿吗,她的伤春悲秋,真的是无病呻吟吗?“源易缘”认为不是的。
看到晴雯的惨烈遭遇,你就知道王夫人对她的恨意有多深,没娘的孩子到底受了多少委屈,才能勉强容身的?
送宫花:王夫人陪房的下马威
王夫人对黛玉的敌意,也许在她来荣国府前就已经埋下了,因此,在她刚进荣国府时,就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让黛玉离她的宝贝儿子宝玉远点。

在随后王夫人陪房给贾府的姑娘们送宫花,周瑞家的连王熙凤的4支花都送过后,最后给黛玉剩了2支。
这送宫花一段,历来被人解读为黛玉刻薄,人家周瑞家的辛辛苦苦送的花,黛玉不说感谢,反而当面抱怨挖苦起来:“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来的也不给我。替我道谢罢。”
如果仔细分析周瑞家的行为,作为王夫人的贴心人,她对黛玉的敌意和敷衍,黛玉是早就知道的。
看看当天周瑞家的行走路线,先是从薛家住的梨香院出来,顺路走到迎春、探春、惜春的住处,一一将宫花交付。
把宫花给了贾家3春后,便往凤姐处来,你看她到凤姐处的距离可知,根本不是顺路,而是颇费周折:穿夹道从李纨后窗下过,越西花墙,出西角门,进入凤姐院中,把宫花交给平儿后,曹翁原文用一句“周瑞家的这才往贾母这边来”。
周瑞家的往贾母这边来是干什么呢,自然是给黛玉送花,因为黛玉是跟着贾母住的,作者用一个“才”字,把周瑞家的看人分三六九等的劣性暴露无疑。

实际说黛玉刻薄,不过是王夫人和周瑞家的等人污蔑之言,实际上却是王夫人金玉良缘集团对黛玉的有意攻击,让黛玉这个冰雪聪明的女孩洞察了而已。
换人参养荣丸:王夫人逼迫黛玉吃自己配的药
黛玉在送宫花一回,对周瑞家的毫不留情地怼了回去,俗话说打狗看主人,黛玉的不留情面,王夫人怎会忍气吞声。
接下来,王夫人就开始以关心外甥女的借口,找了一个鲍太医给黛玉看病拿药。
随后王夫人问黛玉吃的怎么样,黛玉直接爽利地说“也不过这么着,老太太还叫我吃王大夫的药呢。”
黛玉的这句“也不过这么着”,实在让王夫人下不来台,但是仔细想黛玉的这句话,是带着对王夫人的不满的。
药对病人是治病保命的,王夫人在医药上做手脚,其用心之恶毒,让任何人都不可能不感到震惊和厌恶。

宝玉为化解两人的僵局,赶紧说妹妹身子弱,还是吃丸药好,王夫人就顺着宝玉的话说,也有丸药,但是什么药丸,她竟然都不知道,还是在宝玉的提示下,说好像就是这个“天王补心丹”的药。
从王夫人的表现来看,她对黛玉是多么敷衍:这个外甥女的命是不必在乎的,重要的是不能吃“人参养荣丸”这样贵的药,重要的是要听王夫人这个当家的指挥,不听话还勾引我的宝贝儿子,就是不行。
除之后快:恶毒对晴雯下手,预示黛玉非人结局
红学里“晴为黛影,袭为钗副”早有公论,抄检大观园,王夫人把晴雯赶出去的手段可谓很恶毒:把重病中4、5天没吃饭的晴雯活生生拖了出去,还不许把外面的好衣服给她,只穿着贴身小衣被拖出去。
连一件保暖的衣服都不让穿,这对一个病人是何等残忍?
其实,王夫人对晴雯身体上的戕害还不是最狠的,对她名誉和精神上的荼毒才是最致命的。

王夫人剥夺了她的贴身外衣,是要让一个女孩清誉扫地,毫无尊严。
王夫人口口声声说晴雯轻狂:“去!站在这里,我看不上这浪样儿!谁准你这样花红柳绿的妆扮!”
既然晴雯是黛玉的影子,黛玉在80回后,也难免遭遇晴雯的非人待遇。
作为旁观者,我们都知道晴雯和宝玉是纯真的关系,袭人、秋纹等和宝玉做的苟且之事,唯有晴雯不屑于做。
晴雯是最清纯的女孩子,但在小人诬陷和王夫人的曲解中,变成了浪荡女子,这种冤屈在晴雯这个下人,尤让人觉得悲愤。
实际上,黛玉也是受到这种名誉攻击的,黛玉《葬花吟》中“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沟渠”,看上去表达的是对娇嫩花朵纯洁美好的感叹,实际上,却恰恰是自己的名誉被人污蔑而无法辩白的极度哀伤。
最后,黛玉终于以死明志,用结束生命自证清白,只留给这肮脏的世俗一个惨烈的背影。
就此话题,您有哪些看法或高见,欢迎留言互动。
参考书目:《红楼梦》120回通行本、《红楼梦脂砚斋批评本甲戊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