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庭树老阅人多》,丰子恺先生此幅漫画当是最有深意画作之一,但也让人最不经意它,尤其画作的诗题是由演化而来,就让人颇多不解了。
我究竟之,“中庭树老阅人多”该是源于宋代姜夔的词作《长亭怨慢•渐吹尽》中“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如是说,也是我的网络搜索而已,并非我真懂姜词意蕴。
但我所明白者,于今这“中庭老树”即便在乡下也是不多见了,且越是经济发达的乡镇越少有这“中庭老树”。犹记得,自己幼年时随父母教书生活在大王店中学(河北保定市徐水区一个乡镇),满校园的高耸柏树,棵棵粗大,其优美决不下于今日清西陵的松柏林区。可惜,今皆不见了,唯有儿时印记刻骨铭心。
明川先生对此画作的解析,堪称独特,可谓“树说”——代为“中庭老树”写下了一段心里话:
“我已经很老很老了。
历史的红尘冷雨覆我。我听过渔樵的同话。
••••••”
这“渔樵”是打鱼砍柴者,还是唐代的高适?我琢磨不出。但在其“阅人多”中是有东汉的开国名将冯异的,人称“大树将军”,还有“告别了折腰生活”的“田园诗人”——陶潜。
“人忧、人乐,人乐、人忧,全都容在我心。
没有泪,也没有笑,只有守了千年的沉默。年年,我青青如此。
从前,有一个词人,竟怀疑了,就如此说:‘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
我依然沉默,并非蔑视,只因——唯其沉默,才容得下更多。”
如此“树说”,我以为要比常言的“沉默是金”更为高妙,更启人心智!
我以为,“中庭树老阅人多”该是教人在默识中蓄积更大智慧力量并更高人生作为的。
有同理者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