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学习做父母
文/叶枥香香
上周接到通知,说是可以把读书的节奏放的慢一些,我忽然就松了一口气,想着重新把《陪孩子走过3~6岁敏感期》细细的读一遍,体会其中的关键点,反思自己教育中的得失。
今天早上,掩卷思索,作为家长,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努力去做到的主要有两点:尊重和原则。
先来说一说尊重,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尊重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
一、尊重孩子的天性
喜欢游戏,热爱运动,对事物充满好奇,这是孩子的天性。我们成年人的做法呢?大多数情况下,是心情好的时候,有时间的时候,会陪着孩子玩,看着孩子闹,时间不允许,或者心情不佳,就会无视孩子的需求,甚至会恶语相加,让孩子委屈,却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反正,家长怎么说都有理。
再次阅读书中的案例,再次思考自己的所作所为,我深深的自责,好多的时候,我都没有真正尊重孩子,只是口头上,或者意识中的存在,在实际的生活中,做得并不够好。
是的,孩子可以让我们把生活的节奏慢下来,孩子可以让我们重新抬头看天,“妈妈,那一朵白云好美!”孩子会让我们重新思考自己所拥有的,“奶奶,你真厉害!会做~~~”而我觉得这些都是生活中平常的物,应该的事,孩子让我重新观察世界,重新思考与父母的关系,重建家庭的温馨与和睦。
二、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
一句“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无数的家长焦虑,当然,也包括我。我们都在担心孩子跑得够不够快,却没有教孩子摔倒后,如何体面得爬起来!
我们只关注孩子学会了什么,而不去关心,按照他的成长程度,是否可以胜任现在的学习?
我们只关心孩子飞的够不够高,却不去问:他飞的累不累?
我们只关心学习的结果,而不去关心,孩子是否热爱学习?
回望教育的过程中,孩子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再思考自己教育孩子中,孩子呈现的问题,我发现,焦虑是没有用处的,世上所有的事物都有其规律,孩子的成长规律也是一步一步来的,我不可能要求四岁的孩子熟读四书五经,他稍微会一些《弟子规》,我就应该感到满足,我小时候都还不会呢!他会音乐感兴趣,那我就带他去体验音乐的学习,给他时间考虑要不要坚持,若要坚持,那就要持续学习。如果,不愿意,那就去探索新的事物。
尊重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不仅要说到,更要做到。
第二个方面是原则——温和而坚定,不提倡暴力。
一、温和而坚定
孩子就是孩子,会无理取闹,会哭,会打滚,让大人不知所措。3~6岁是规则形成的关键期,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面对孩子的无理要求,我们不要与孩子争执,也不必与孩子讲大道理,只需要温和地告诉他我们的原则,并坚定地坚持原则。这样做的次数多了,孩子自然就知道我们的底线,自然就会守规矩、懂原则。
二、不提倡暴力
在孩子无理取闹时,家长往往会有两种反应:捞起来打一顿,武力制止;受不了孩子的哭闹,觉得很丢面子,选择妥协。这些都不提倡。
暴力,看似有效。其实,孩子最善于模仿,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凡是有暴力倾向的孩子,往往有一个“爱动手教育”他的家长。
我不但不提倡武力制服孩子,我还不赞成语言暴力。很多的长辈,喜欢唠叨,里面会掺杂一些让人很不舒服的语言。用一些带有威胁色彩的语言来与孩子进行交流,让孩子愧疚,或者屈服。
还有就是冷暴力,有时候,我们被孩子的一些做法激怒,觉得打孩子有些不合适,就不理孩子,用冷漠代替惩罚,让孩子屈服,这种做法也是不赞成的。但是,我反思了一下,我经常用这种方法,以后一定要改正。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以书中的案例为镜,可以反观自己生活中的一些错误做法,在养育孩子中的一些不当之处,可以更好地处理孩子的教育问题。
建议有3~6岁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家长,都读一读这本书。在这些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我们可以了解如何去教育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