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82——从德育事件看大问题
今天中午发生了一件突发的事,小文和小金因为恶作剧互相打架起来,据同学观察,是小文先动手,小金主动来承认错误,于是我进班级严肃地叫小文到教室外了解情况。
而我当三声令下,小文的反应出乎意料——他竟然岿然不动。
先动手的人,居然还如此强硬?我强压着怒火,逼近他跟前,发现他仍一面写着试卷,一面红了眼睛,强忍着泪水,嘴里还在嘟哝着什么。
全班的同学既怯又饶有兴致地观察反应,我作势将小文的数学席卷揉成一团,但又不想进一步相逼,让小文在全班同学面前承受巨大的同伴压力,我便回到讲台上,安排同学自习。
此时的小文的手并没有一刻停过,还在木然地继续写语文的练习,始终低头不语,眼眶始终红红的。
这太反常了!我内心里的惊诧压过了愤怒,教师的直觉告诉我,事情可能远远不是表象这么简单。小文平时一向很守规矩,性格也较温和,我和他也从未有过矛盾冲突,相反,我发现了小文的播音主持的才能,上周还将他推荐到学校德育处,让他合作主持了年级的演讲比赛,反响很热烈。他妈妈和我说,孩子特别开心。
我让包括小金在内的三个见证人,分别写下了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并立即电话联系了小文的妈妈,告知情况,并试图从家庭方面了解原因,小文妈妈接到电话非常紧张,当即表示立刻来校了解具体情况。
过了一节课,宋妈妈来了,在给她看了三位同学写的情况说明后,她的眼睛也涨满了眼泪,说了一句,“我可以想象到小文他那个时候的表情和反应,因为在暑假,我们也看到过,我、他爸爸、陪送孩子,一句话都不说地坐了四个半小时!”
原来,在入学前暑假的一个夜晚,小文突然“毫无理由”地大哭了起来,持续半个小时,父母反复追问原因,他却一言不发,父母和孩子就这样僵持着,枯坐到了深夜。
小文妈妈详细地问了小文的成绩(班级中后段),还有班里交往的圈子(只有一两个朋友)后满眼焦急地反思道,”小文从月考以后就好像话少了很多。他这次的月考成绩,说真的,我们实在不能接受,孩子自己好像也压力特别大,和我们说话也少了……是不是我们给他的压力太大,现在出了这件事,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让他提高呀?”
我反问道:”此时要问的,究竟是怎么让他提高,还是怎么让他打开他的心?您知道孩子心里究竟在想什么吗?”
我也在反问着自己,孩子的心里,究竟装着怎样隐密而不见光的秘密和心情?是什么在啃咬着他的心?
接下来和小文妈妈的谈话,尝试着从父母教养的环境、要求、压力、亲子互动等方面入手。我联想起了阿德勒的《儿童的人格教育》,便提出了小文的自卑情绪,小文的妈妈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痛苦,承认孩子当前的确有自卑倾向,尤其是这个优质民办学校和这个优秀的班级里,而这一点,好强并争胜的她此前从未把孩子与自卑联系在一起过。
小文妈妈承诺,今晚先回去和小文爸爸以及孩子深入地聊,并反思自己的教养问题,再与我联系。我相信这个过程是痛苦而艰难的,但我相信,这种冲击,是小文成长路上的触——如果过不去,小文可能就此沉沦于心魔中,而找到症结,才是我们家校合作的开始。
突然联想起昨晚的授课,”大问题意识”一词始终萦绕在我心里,显然,在这件事当中,真正的问题,并不是小文为什么反抗师命?而可能是”小文的问题,究竟是反抗还是自卑?”
如果把小文的事件当做一次成长课程的穿越,那么究竟怎么做,才能使得小文在这门“课程”当中,获得涤荡和成长?或者说,平凡的小文,如何接受这一次考验,而遇见新的自我?我,作为教师,有足够的专业能力去引领他吗?我应该如何带领这样的考验和穿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