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与公众号:职场教练柏永辉,同步更新,未经授权,请勿擅自转载。
如需转载,请联系我本人,微信号:sinbad840628
-------------------------------------------------------------------------------
时间飞快,不管你多么的不愿意,2016年的上半年已经快结束啦,也就是说:你还有半年的时间去完成自己的计划。不过请放心,我可以断定你的计划80%一定完不成的,这是方法论的必然结果,而不是我对你的恶意揣度。
在我给好多小伙伴,大朋友号脉他们的年计划和待办事项的时候,一个一个都是老病号了,有些已经快憋出了忧郁症了,所以拖延症什么的还只是轻的。
我从十年前接触时间管理的时候,就如同鬼打墙一般,一直避不开这个问题:那就是,我们无法完成我们的年计划,不管你怎么努力。于是我们开始查阅各个流派的时间管理:拖延症,意志力,天赋优势,自控力,GTD,立刻行动,todolist,番茄钟等等,结果如何呢?结果不言而喻,还是这样。
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当我在最近的一两年想明白这个问题的时候,哑然失笑。并且决定自己亲自实践一下这个结论,所以我相信身在上海,能定期和我聚会的小伙伴,是可以看到我的突飞猛进的,而我的观点得到了另一个行业资深专家的另一个维度的确认。
【多元化的魔咒】
我阅读《我是银行客户经理》这本书的原因,倒不是因为我想理财,而是这本书的副标题挺吸引我的,《我所经历的跑路老板,现金都去哪儿了》。
其中讲了不少作者接触的真实案例,里面最终因为融资而导致失败的不少跑路老板,不是死在融不到资饿死的,而是消化不了这笔融资,活活撑死的,这个结论和观点让我极度震惊。
国家为了提振经济,出来了不少经济刺激政策,使得很多企业误以为经济形势好转了,于是乎,为了追求持续的高利润,企业开始踏入了多元化发展的歧途。
从金融角度来看,多元化经营的缺陷首先在于,它使得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大大超过了国内正常的资金供给量,使得企业的发展经常处于资金不足的状态中。而一般来说,单一化的发展,必定会在一定时间内,让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和产出量是有限的,所以企业在实行多元化发展的经营战略指导方针下,企业同时介入多个产业部门(投资,经营,设计,市场,研发等),每个产业都有资金需求,这使得企业在每个时期对资金的需求量都大大高于专业化,单一化经营。
那么企业的营运资金的分类,从性质划分来分,可以区分为:资本性资金和债务性资金。用通俗的方式理解就是:你有多少,和你举债多少?
如果还是不理解的话,用人话来理解就是:你当前有多少,你想得到多少?
那么势必会出现:运用微薄的资本性资金来填饱多元化经营所需要的资金的难度较大;与其相比,借贷性资金可以通过政策机制,银行机制,外债机制等方式快速筹集,同时又可以通过货币利息持续派生,所以当你在进行多元化经营的资金需求中,大部分企业,没有选择专业化发展,而是选择了大好时光下的“多元化经营”的发展,那么走上了“以债务性资金为主”的路子。于是势必会导致两个现象发生。
第一:债务性资金谁都想借用,于是利率长期居高不下。
第二:骑虎难下,因为已经开始动用了“多元化发展”的策略,那么必然会导致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长期处于高位状态。债务比例过高,意味着风险增高,企业借新债的难度加大,资金周转和营业周转陷入困境的可能性增大。
【如何解?怎么破?】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就提到过劳动分工的观点,并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劳动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提升国民财富的巨大作用,这个观点,可以在一部TED视频演讲中得到印证,演讲者为了烤一片面包,决定从零开始造一个面包机,于是到了铁矿区域采矿,炼铁造螺丝钉;到了橡胶厂采集香蕉做外壳;跑去农场种小麦,然后亲自研磨,等等,总共耗费N多的精力和费用,看完这个视频之后,你都很难理解他这是在自虐,还是在享受。
所以自第一次产业革命依赖,分工化,精细化,专业化的生产,一直都是每次工业革命富有特征的现象。在农业社会往工业化社会发展的转型期,不少企业大量融资投入多个产业,经营多个产品来弥补供不应求的市场是有利于进一步扩张的。但是随着供求平衡的格局和产业市场的盲区不断被填补,市场的竞争就会日趋激烈,那么如果这时候还进行“多元化经营”,必然违背工业化社会的基本走向。
因此很多在早期吃过亏,吸取过经验教训的管理咨询大师提出了不少异曲同工的观点,如:《专业主义》,《定位》,《聚焦》,《浅薄》,所以:唯有差异化发展,低成本,高效率发展才是企业的生存之道。
【为什么多元化难以发展】
2007年9月,联想柳传志在《联想管理创新与国际化》演讲中,总结了经验教训:
在推动新业务开展的时候,我们实际上还是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的,业务骨干的力量基本上很弱,缺的是什么呢?现在看明白了,缺的是领导人,第一把手精力的资源。
当你放弃自己的主战场,在其他利润率很高的战场想着和别人分一块蛋糕的时候,你觉得这个行业的其他竞争对手不会拼命和你玩命干么?所以只要你的管理精力开始偏向新业务,势必会让原有的优势因为疏于管理,渐渐失去主场优势,那么到最后一定会造成首尾无法顾及,然后什么都得不到。
那么表面上是资金短缺的关系,背后其实是人才的关系。
【李嘉诚的经验】
在看《李嘉诚传》中,李嘉诚对抗风险的经验就是:
不要借债,不要借债,不要借债!
保证自己的账面上,至少有30%有可以在一周内变现的现金流。
账面上留有无论出现任何情况,能够让自己的家庭平稳生活一段时间的生活资金。
【给我们的启示:怎么订年计划】
我们在设定年计划的时候,以及我们在看不少小伙伴设定年计划的时候:其实和当年农村大跃进,“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浮躁心态是一个道理的。
那么一旦进入多元化发展,什么都想要,什么都放不下,于是开始征用“债务性资金”(负债率高达25~33%)的“睡眠税”上面动手脚了。那么在极端情况下,我们借用一下这笔费用,在自己身体吃得消的情况下,召唤一下是可以的。但是这笔资源可不是鸦片,用多了上瘾戒不掉,而是砒霜,适量使用可以杀毒,过度使用就是要人命的地步了。
同样:看上去这个精彩,那个精彩,本周这个活动,下周那个讲座参加得不亦乐乎,想要精彩生活的青年才俊们,我们如果按照经营财报的角度来思考一下他的投入和产出,就会很好笑的发现:营业额极高,但是利润率极低。
于是我在录制沪江公开课课程的时候,我就说了:我不讲时间管理,我也不在乎你每天要做多少件todolist。你先算算你的时薪是多少钱?你要做的事情,利润率多有少?
一旦把这个金钱维度加进去,80%的待办事项,自动被过滤掉了。因为对方开始计算成本了,因此其他的事情,都是矫情。
在制定年计划的时候,如急红了眼的赌徒一般,不给自己留后路,各种时间,资源卡死死的,不给自己任何的缓冲时间,所以没有30%的时间用作缓冲,势必到最后出现,新债旧账到某一个临界点一起来算账的时间到来。
一上手就要什么都圆满,什么都要做到位的,反而做不好,反倒是想清楚当前这个阶段我着重哪一个方向,不侧重哪一个方向的时候,反过来能够出效果,这个其实在老祖宗的《素书》中,就已经讲明白了。
【尾声】
《冬吴相对论》中有一期讲座,提到了“为什么战略是有系统的放弃”?道理就是上面说明的,当你开始放弃了全面开花的多元化经营之后,你就会额外多出来大量的时间,去投入极大的精力来深入完善你自己的主营业务,反而能让你走得更加长远。
曾经的互联网老大盛大帝国,和联想与华为的战略对比,还不能说明白原因吗?所以看懂了你的年计划一定会失败的原因了吗?
不是懒,而是太勤快了。这就是穷人必然的宿命。
在战略方向上偷懒,于是乎耗费了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来勤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