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点评活动】四班第七期文章品评(下)

作者: 三叶草青青 | 来源:发表于2017-12-26 16:16 被阅读89次
问渠哪得清如许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于谦《观书》

读书可以动情,可以明理,可以赏景,可以观史,可以鉴人,真可谓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古人诚不欺我。

365挑战营开营已两月有余,我从开始写些不知所谓的碎碎念,到现在尽力写古风故事,渐渐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无戒总说:“要输出,就一定要有输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伙伴们的进步都很神速,他们的文里都有自己读过的书,经历过的人生百态。我亦步亦趋,不想掉队。四班的互评活动精彩绝伦,我很荣幸身在其中。

本次品评的文章共有8篇。每一篇都经过品评者的细斟慢酌,感谢互评小伙伴的用心。

安筱蕾同学主动整理了前4篇的品评,甚是感激。接下来,由我给大家分享后4篇美文的精彩点评。


05易小加:老严的逆袭

品评人:张女子,三叶草青青

张女子品评意见:

优点:

1.本文质朴流畅,以“我”的所见所闻,将老严逆袭的故事娓娓道来,感觉特别真实、朴实,就像老严这个人物一样。

2.修空调、吃盒饭、打电话、聚会等几件小事形成了本文的脉络,详略得当,小事件、小人物,却反映了一个逆袭的大主题。

不足之处:

1.文章稍显平淡,缺少起伏,总感觉差了那么一点点。最重要的是把老严的那种逆袭的“精气神”表达出来就好了,逆袭的背后支撑他的动力到底是什么?

2.有些词语、句子还可以精雕细刻一下,我文中选了几处,红色可以却掉,黄色的可以再通顺一些。

易小加|老严的逆袭

三叶草青青品评意见:

优点:细节描写很赞,文章正能量满满,倒叙结构很精彩。

不足之处:习惯用语、错别字等细节问题,扣题力度不够。

详见:【4班互评】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

06安筱蕾:当阿花遇见阿发

品评人:易小加

品评意见:

优点:

一个故事一首歌,都会引出一段美好的爱情,读着作者的文章,回想着那时候的岁月,仿佛自己也年轻了许多岁。

整体语言也很流畅,文字的分段排版都很清新,可读性挺强。

总的来说,这是一个很美的故事。

不足之处:

通篇读下来,感觉文章最大的问题是简安的那段描写的太细致了。从上下文来看,简安只是个配角,只是用来表现女主人公主动追求后的失落,然后远走他乡去追寻爱情的诱因。读完文章之后看到三水在评论区里也说了这么一句“简安那部分感觉夺戏了”,我心中的第一反应就是同感。所以这一段可以做些简化处理。

详见:阿花阿发和阿猫阿狗的故事,我的品评课

07张女子:一丈之内的夫啊,你能再抱抱我吗

品评人:惜有,叶往

惜有品评意见:

优点:

1.采用排比式开头,看出作者写文风格不喜欢拖泥带水,开门见山,浓厚的情感抒发,此语句读者一看必然是带着兴趣去阅读,设置悬念,引出下文,使得文章结构凸显有致。

2.细腻的心理描写,凸显文中妻子的形象。情节循环扣进,高潮起伏,通过几件小事,便把读者完全带入情感婚姻情感之中。

不足之处:

我特地去百度搜索结果:一丈之内才是夫,意思是一旦丈夫不在视线范围内,就极有可能成了别人的丈夫。标题是:一丈之内的夫,可我看完全文就直说明白丈夫背叛妻子。这和标题“一丈之夫有什么关系”?

叶往品评意见:

优点:

这篇文章我看了几遍,故事情节和文笔以及深刻程度没得说,我个人挑不出来什么细节上的错误,不像我的文章总是训练读者的肺活量,一逗到底,管你乐不乐意。

不足之处:故事太满,模式化严重,一家之言。

详见:写作的技巧千篇一律,有趣的故事万里挑一

08张婴楠:【悬疑连载】这个可怜的凶手(三)

品评人:张女子

品评意见:

这是张婴楠悬疑连载《这个可怜的凶手》的第三篇,本文讲述了小姐林心突然死亡,警察通过走访,找到了她的男友——一个搓澡工大东的经过。

优点:

1.作为悬疑类的连载小说,确实吊足了胃口,比如人物身份设定:小姐、搓澡工、老鸨等,城市中的这些边缘人群一直是悬疑类小说喜欢的人物类型。

2.开篇便是一个疑点:小姐被奸杀,凶手是谁?

3.线索集中,步步紧逼,环环相扣。看到(三)觉得大东不像凶手,他很喜欢林心,文章结尾说,他好像并不知道林心死了。线索回到原点,读者期待更多新的发现。

不足之处:

1.文字功底有些薄弱,语言表达差些火候,可以让情节矛盾更突出,人物性格刻画更饱满。比如,表达大东接受警察盘问时,表达他很害怕。文中直接说他很害怕,并不巧妙。

当我们形容人紧张、害怕、冷、热、悲伤时,切忌不要直接用语言概括出来。一系列的动作、环境、细节等描写便可生动地达到这一效果。

2.人物语言要更符合角色设定。当李局问大东“你是哪里人,为什么出来打工,和林心什么关系?”时,按照人物心理,大东首先应该有的反应是:林心,林心她怎么了?如果是他杀的,那是败露了!如若不是,那是因为他很担心她,因为他爱林心。所以在这里,他回答自己是哪里人,显然有些过于理智。

他可以这样——“林心,林心,她怎么了?我们昨晚还见过面呢?”见警察没有回答她,他只能收回眼神里的焦虑,老老实实地回答:“我是湖北人,高中毕业后出来打工,没想到,身上仅有的1000块钱被熟人骗没了,走投无路,只能到这澡堂来打工。”


后记: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我们在品评别人的文章时,往往也是在看自己的文章。不断学习他人之长,反思自身之短。我们都是读者,也都是写作的人。三人行,必有我师。一次品评,受益良多。

开营两月,伙伴们的文章结构日渐完整,写作风格渐渐稳定,可喜可贺!然细微之处见真章,此次互评的文,仍有部分存在细节上的问题,如句子不通顺,成分赘余等,仍需我们再接再厉。

读书,写字,日更,都是修行。不用走得太急,走一步有一步的欢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365点评活动】四班第七期文章品评(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igdg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