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文摘上有一篇文章《你活得这么拧巴,一定有个扫兴的爸妈吧?》。
看到题目,我心虚了一下,怕不是在说我吧。
文中最后的观点就是,扫兴的父母是不爱你的,大家长大后远离不爱自己的父母。
看完文章,我觉得很冤枉,扫兴的父母就是不爱自己孩子的吗?
初为人母的时候,看着小小的人儿,我们觉得,只要他们健康快乐就好了。我们不求他们大富大贵,只求他们平安喜乐。
我一直到孩子上小学,都还想着,成绩不重要。结果,现实狠狠打了我的脸。孩子从刚上学时的两门满分,到四年级数学只有六十分,五年级不及格。
她很快乐,也很自由,我平时工作忙,不看作业,不问成绩。老师把分数放在班级群里,我也从来没有骂过她。
早早玩游戏,手机上看小说,天天和同学聊天到半夜。平时和同学约着出去玩,我开车送他们,请他们吃喝......。
不扫兴的家长,我会做的!
但是呢?本来挺聪明的孩子,学习一点儿也不行,老师不喜欢她,同学家长背后说她疯。
初中开始,她再跟我说同学的事,我会问她,你去学校是学习的,你关注别人干什么?
她玩游戏,我没收手机;
她得意忘形的时候,我会问她作业写完了没?
她要求我给她买什么,我会问买的卷子写完了没?
想和同学一起出去?考试考好了?
......
没有办法,一个女孩子,不好好读书,不上高中,早早进入社会吗?
都在指责父母扫兴,有没有人想过,父母从“不扫兴”到“扫兴”,为什么?
我的经历告诉我,是因为积累了足够多的失望。
宽松的环境,对于过分不自觉的孩子来说,真的不适合,有的孩子真的不能给他们民主。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孩子的问题,全部成了家长的问题。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只有在独生子女家庭,这种论调才能成立。但凡多一个孩子做为比较,就有了优劣之分,总不能说脾气性格好的,是自己长大的,脾气不好的,是父母教的吧?
有四五个孩子的家庭呢?为什么同样的成长环境,有的人就一身戾气,有的人却温暖和气?还有很多,不被父母偏爱的小孩儿,最后却是最孝顺父母的?
现在的孩子,享受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为了他们买学区房,花大价钱一对一补课,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父母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努力工作,就只要一个回报:好好学习。
这好好学习,是为了父母吗?还不是希望他们有个好未来,希望他们将来生活得好一些,不用太辛苦?
结果,我们拼尽全力给他们一切,却唯独没有教会他们感恩。他们认为父母付出一切是应该的,一旦不能让他们如意,他们便觉得不自由,被控制,他们便要逃离。
我想,写那偏文章的人,一定是没有孩子的。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处处让你如意,对你不加约束的,才是不爱你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