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八讲:为什么我们都喜欢,管不认识的人叫“老师”?

第八讲:为什么我们都喜欢,管不认识的人叫“老师”?

作者: 诚悦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20-09-25 23:06 被阅读0次

你有没有发现:

现代社会对于他人的尊称,

不知何时开始变成了“老师”!

生活和工作中的你,

一定也会陌生人或者新认识的朋友、同事称呼为“XX老师”吧?!

除了学校里的老师外,

我们生活中还有非常熟悉的,

理发店“Tony老师”,

隔壁部门的财务“王老师”等等。

我想主要原因还是因为:

老师是一个社会普遍认同的受到尊重的职业

因此我们借“老师”这个称呼对他人表示礼貌,

也无形中表达了自己的敬意!

说到老师,就不得不提一下这篇最著名的阐述何谓老师的论文《师说》

按照惯例先看创作背景:

35岁的韩愈,当时是个七品芝麻官,

但在文坛上已颇有名望。

他所倡导的“古文运动”也正如火如荼,

这篇《师说》就是正对当时“耻学于师”的坏风气所写的。

韩愈

《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文字不难理解,

个人感觉这段话主要解决了如下3个问题

一、何谓“师者”?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韩愈首先明确了老师的定义。

老师就是: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惑的人

这不但是老师的定义,更是对老师这个职业的要求。

二、为何解惑?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

有了疑惑,不跟老师学习,

那些疑难问题,怎能解开?

韩老一语道破了我们要解惑的原因:满足好奇心。

生而为人,虽然有基因遗传,

但天生的好奇心驱使我们去探索,

而老师——这个人类智慧集合的职业,

就成了“好奇宝宝”们的救星。

好奇宝宝

三、拜谁为师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出生早于我之前的人,

懂得道理本来就早,

我拜他为师;

出生在我之后的人,

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

我也拜他为师。

我是向他学习道理,

不管他年纪大小

无论身份贵贱、年长年幼,

哪里有道理,哪里就有老师。

这段阐述给我们如何找老师

以及找什么样的老师提供了指南!

不管阶层、无论年龄,道理所在,无问西东!

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说得就是这个理!

不管韩愈出于什么样的初衷写的这篇文章,

《师说》注定成为经典流传,因为他道出了“真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以此为出发点,现如今手机里存在的各种专业APP、小程序等,

其实都是我们的“老师”,

各种人工智能在将来也会成为我们的“老师”

是“老师”变多了吗?

不!是我们求知的心变广了!

愿你常怀感恩心、敬畏心、进取心来面对“老师”这个职业和称呼。

因为从某种角度来说,我们每个人都是“老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八讲:为什么我们都喜欢,管不认识的人叫“老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ipqu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