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柏拉图认为,惩罚紧紧跟在罪恶的后面,赫西俄德纠正了柏拉图的说法,他说惩罚是与罪恶同时开始的。谁在等待惩罚,就在受惩罚;谁该受惩罚,就在等待惩罚。
恶意给心怀恶意的人带来痛苦。就如拉丁谚语所说:做坏事的人最受坏事的苦。
胡蜂刺伤了人,但是自己受害更深,因为它从此失去了自己的刺和力量。
它们把自己的刺留在了伤疤里。——维吉尔
由于自然界的矛盾对立规律,斑螯身上分泌一种自身毒液的解毒素。所以,即使人在作恶时感受到乐趣,良心上却会适得其反,产生一种憎恶感,引起许多痛苦和联想,不论睡时醒时都折磨着自己。
很多人会说,用佛经来验证世间万物,像“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样指望恶人由上苍惩戒和处罚,借此让我们去忍让,可笑无疑。但加德夫大学与德州大学的联合研究显示,“恶有恶报”是有科学根据的。
科学家在神经化学领域的研究中发现了这样一种现象: 当人心怀善念、积极思考时,人体内会分泌出令细胞健康的神经传导物质 ,免疫细胞也变的活跃 ,人就不容易生病,正念常存,人的免疫系统就强健;而当心存恶意、负面思考时,走的是相反的神经系统:即负向系统被激发启动,而正向系统被抑制住,身体机能的良性回圈会被破坏。
美国有份杂志曾经发表过一篇题为《坏心情产生毒素》的研究报告,报告中称:“在心理实验室中的试验显示,我们人类的恶念,能引起生理上的化学物质变化,在血液中产生一种毒素。当人在正常心态下向一个冰杯内吐气时,凝附着的是一种无色透明的物质;而当人处在怨恨、暴怒、恐怖、嫉妒的心情下,凝聚起的物体便分别显现出不同的颜色,通过化学分析得知,人的负面思想会使人的体液内产生毒素。
美国耶鲁大学和加州大学合作研究了“社会关系如何影响人的死亡率”课题,工作者随机抽取了7000人进行了长达9年的跟踪调查,统计研究发现,乐于助人且与他人相处融洽的人,其健康状况和预期寿命明显优于常怀恶意、心胸狭隘、损人利己的人,而后者的死亡率比正常人高出1.5到2倍。在不同种族、阶层、健身习惯的人群中,都得出了相同的结论,于是科学家公布了研究成果,行善能延长人的寿命。
其实,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后面还有一句话,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只要我们种下善因,就一定会收获善果,只是还要经过一段等待期,就好像我们把种子,种在土里,并不会马上开花结果。所以,要心存善念,要行善积德,但也要,沉得住气。至于恶人,自有恶报。
因为伊壁鸠鲁说过:“坏人无处藏身,因为他们躲在哪儿都不安宁,良心会暴露他们。”
原文来自:《不约客》ID:buyueyork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