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开东老师公众号前几天有一篇文是关于知人识人、知己识几的。
开篇,王老师引用了韩美林先生的一句话:
“我不掩饰我有虚荣心,愿意人家讲好听的,因为百味人生这也算一味。不过回到家里,躺在床上,闭上眼睛,摸摸良心,你到底值不值?值,问心无愧;不值,就应该明白自己本事平平,草包一个,没什么飘飘然,可知那是人家瞎捧你呢!”
其实韩美林这个大人物我也不认识,度娘告诉我他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在绘画、书法、雕刻、陶瓷乃至写作等诸多艺术领域都有很高造诣。
王老师在这篇文章的末尾说到他自己:
我不是谦虚,是真正的无地自容,恨地上没有地缝钻进去。我对自己的评价很低,没有人比我更了解我自己,我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什么学历,什么基础,读了多少书,肚子里多少货。很多事情我看不明白,很多认识很肤浅,很多时候优柔寡断,很多决断决断不了……
所以,王老师那篇文章的标题是《我不掩饰我也有虚荣心》,一个教育大师如此谦逊地评价自己,实在是令人钦佩。
而我这种无名之辈,不曾有多少人评价过我,赞誉过我,我心底的那点虚荣心已经渐趋于无了。
不知道有多人能够清楚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知道自己所长和所短。
我曾经思考过,如果上帝造人时能将每个人的特长都能跟这个人讲清楚,那么这个人的成长之路或许可以少走许多冤枉路。
或者,人类自己可以造一个机器,这种机器能够把一个人的特长看明白,给这个人的未来指明方向,也是很不错的。
但是,上帝造人稀里糊涂,人类自己也没能造出这样一台机器出来。
我自己看自己至今也许依旧是月朦胧鸟朦胧,镜中花水中月,从来都是虚无缥缈不清不楚的。
记得小学时候有一次老师让我当语文组长,我心想我的数学其实还稍微好点,数学组长的位置应该更适合我——老师也不懂我,我自己其实也不是真的清楚。
小时候对自己并没有明确的理想,只是模模糊糊地觉得当老师也不错。当我真正做了老师,我时常感觉到自己其实并不适合当老师。因为我不会跟人打交道,尤其不喜欢管理他人;我也不喜欢与人竞争,而当老师尤其是主科老师班级之间竞争激烈。
而小学里班级考分的竞争就是时间利用和作业布置量的比拼,谁舍得那些孩子,一般说来谁就能取胜。
面对那些小孩子,我上课上累了的时候,我认为孩子们比我更累,所以我很害怕让学生刷题或者疲劳作业。我总觉得小学数学就那么些内容,孩子们能把基本内容学会足以应付社会生活所需,就足够了。
可是,我当老师二十多年,眼见着小学数学学科的内容在减负的改革的一阵又一阵的“春风”下,变得越来越复杂,试卷上面的量越来越多,难度越来越大。不知道小孩子不学习那种烧脑的题目是不是就会思维停滞不能顺利成长了?
所以,对于我来说,当老师太难了,太不适合我,我总觉得我更适合跟没有生命力的物体打交道。
还好,老天保佑,这般的我能平安当个小学老师至今,已经很不错了。我经过多年的修炼,脾气越来越好了,作业越来越多了,当然,我的数学知识存储量则越来越少了,连续几年没有教过高年级数学的我面对五六年级的数学拓展题可能已经不能迅速答题了。
我,就是这样一个普通平凡的我。虽然普通,也没有什么建树,不过还好,我应该还值我所收到的评价吧。
唉,第一个周末,早上一阵忙活,今天的日更就这么着吧。我自己也不知所云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