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经意翻看到很多年前写的文字,经历多变的世事后,在每个句子里找回忆颇为费力。
万丈红尘里,相遇都珍贵,如现下的我偶遇了过去的我。细细看着所有写下的如果,喜欢的情绪一点点从心间溢出到脸颊,兴致来了也在边上评论:这就是年少的孤独啊。
所有的如果,或简单或可笑或荒诞,都是因为想要而不得。
如果我是仙女,那真是太好了,可以从这艘船飞到那艘船,从这辆车飞到那辆车,我就可以赶上妈妈了。
看似很简单的如果,因为只是想要妈妈陪在身边。我记起了这份如果里的心酸和哽咽,看着妈妈的车子远去,小小的身影长时间蹲在大桥的一角落,哭声撕心裂肺。初见陌生的爷爷奶奶,无法接受的内心起伏至今印象深刻:奶奶无法讲话,爷爷看不见。做了很多年的留守儿童,每每都重复撕心裂肺的哭声,不知道彼时会不会问自己:你对如果的渴望不会麻木吗?后来爷爷奶奶相继去世,如果里的渴望终究是实现了,望了开头原是想做仙女的啊!
如果我没有离开老家,是不是就可以不用学习了?
在妈妈身边生活的第二年,就萌生出来想回老家的念头很可笑吧。在爷爷奶奶身边时,心心念念想着到妈妈身边,时日再多也没能习惯不哭泣,那么多年蹲在桥头哭的景象都还清晰,却写下了想回到老家的如果。对学习的厌恶,是不是每个少年都有呢?我的厌恶源自父母的逼迫,想跟朋友出去说说话,玩玩具开心一番,下一秒就是父母大呼禁止的勒令;想看喜欢的动画片要偷偷摸摸的,因为不小心北抓到要面壁思过或被严厉训斥;想看借来的课外书,第二天醒来就发现不见了,摆上桌子的全是教科书。想来,内心的叛逆就是这样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人啊,幼时的叛逆,长大了就不可避免承袭了。
如果我有很多钱,一定要买很多零食。
可能因为饮食变化太大,离开爷爷奶奶的照顾之后,营养补充剩余,浑身都是胖嘟嘟的,零食就这样被禁了。看别人拿着各色零食欢快跳跃时,就想有一天,等自己有钱了一定要堆一整个屋子,本子里还莫名认真地罗列了零食的名字:阿尔卑斯棒棒糖/虾条/辣条/……一屋子啊,如今想想,真是很荒诞的向往。现如今工作了,有足够的钱可以买很多零食,却没有很好的胃动力消化,三餐饮食都要谨慎斟酌着吃。然后,如果我有很多钱,依旧是现在的希冀,想要实现的却不再是零食了。人们说,这就是长大了。
如果,很伤感,很美好。都记得,是不忘初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