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9.20 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

9.20 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

作者: 超级赋能王张胜萍 | 来源:发表于2020-11-07 17:14 被阅读0次

9.20  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

孔子说:能听我教导而不懒惰,始终毫不懈怠的人,只有颜回一个吧!

怎么个毫不懈怠呢,是全神贯注,贯注全神,唯恐漏了一个字。为什么唯恐漏了一个字呢,因为听懂了,知道每一个字都有所指、有所用!

为什么有人听老师讲话会走神呢,因为不知道价值,不知道厉害,觉得“也没什么”,觉得“没什么新东西”,觉得“都讲过多少遍了”。那老师讲了多少遍的东西,你学到了吗,做到了吗?

颜回全神贯注,毫不懈怠。

一是融会贯通,子贡说他“闻一而知十”,他能把老师今天讲的,和以前讲的,和他学习过的,体会过的,全联系起来,参照学习精进;

二是切己体察——我做了吗,做到了吗?还能不能做的更好呢?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赋能王张胜萍解读

大家早上好!日更演讲,成就梦想,写作加演讲,七倍速成长,越付出越富有。

我们还是先来温习一下昨天学到的那一章子罕篇的第19章。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这是孔子打的一个比方,说的是你想要堆一座山,结果就差最后一筐土就完成了,但是你停了下来,功亏一篑,那是你自己停下来的,没有人拦着你,是自己的选择。

反过来,平地要堆山,刚堆上一筐土,要想堆成一座山,还不知道猴年马月能成,根本看不到山的影子,这个时候希望渺茫。但是你积极进取,继续进行,这也是你自己的决定,没有人去推着你。

其实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是你自己的选择,与别人没有太大的关系。❤️

我们既然立志做一件事,那就去做。不到最后,不能停息,哪怕差一步都不行,差一筐土都不行,否则功亏一篑,你怪不了别人。

对于立志要做一件事情,可能一时看不到前景,但是你要继续做,这也是你自己的选择,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能不能堆成这座山,能不能建功立业,就看你能不能一步一步的走,持之以恒的做下去。

不能指望着想堆一座山,弄一筐土,这个山就堆成了,那怎么可能呢?所有的成就都是日积月累出来的,都是一点一滴做出来的。❤️

功夫在平时,积少成多,集腋成裘,需要积累。

也就是说,我们无论干什么,首先要立志,第二要行动坚持,第三就是不放弃。

我们渴望有成绩,但不能对结果过于期待,要享受这个过程本身,相信功到自然成。

好了,简单的回顾一下昨天讲的内容之后,我们再来学习新的一章,这一章是孔子夸颜回的。

可以说,在整个论语之中,孔子大加赞赏,提起来就赞不绝口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颜回。

那颜回做了什么事儿,什么品质让他如此去夸赞呢?我们今天来看看他新的赞美点。

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简单的翻译过来就是说,我告诉他,他就能听我的教导,不懒惰,始终毫不懈怠的人只有一个人那就是颜回。

那这句话是什么背景下说的呢?是当着颜回的面说的吗?据考证哈,这个是颜回早逝以后,孔子缅怀他说的话。

如果当时颜回还活着,当着那么多弟子,3000人,只夸颜回一个,我琢磨着颜回就被老师树敌了,其他同学一听,就颜回听话照做不懈怠,那你就只教颜回吧,我们不行,那就算了,反而会起反作用。

这个是我的猜测,我想也就是孔子缅怀他的时候说这句话,记着他的好呢,对其他弟子也是一个提醒,说明真正能够听话照做不懈怠看起来简单,其实不容易。

怎么个毫不懈怠呢?就是全神贯注,贯注全神,听的时候唯恐漏了一个字,为什么唯恐漏一个字呢?就是因为知道老师教导的价值所在。知道每一个字都是有所指,有价值的。

就比如说我们现在学的论语,每一个字都要牢记,都不要落下,有的是语气助词,有语气助词的作用,落了一个字,意义可能就完全不同了。

这是说我们听话的时候的态度,现在我们学李笑来老师的专栏,李笑来老师开宗明义就讲,我这个专栏,大家一定要一字不差的阅读,不要粗略地看看,囫囵吞枣的看完了,最后你找不到真正的意义。

他一篇文章好几千个字,而孔子的一章,只有几十个字,我们更需要认真的一个一个字的去听,去看,不要落下任何一个点,一个细节。

为什么有人听老师讲话会走神呢?其实就是因为不知道价值,不知道厉害,觉得也没什么呀,也没什么新东西啊,都讲过多少遍了,从内心深处是一种轻视或者懈怠。

事实上许多道理,他就是家常话呀!不是说我说起来有多高深,只有你第一次听,才叫真理,而是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这些最普通不过的道理。

不管老师讲过多少遍,你学到了吗?做到了吗?为什么老师要反复的讲,反复的说,反复的提呢,就是因为我们往往都是这个耳朵听了,那个耳朵仍了。

听完了就忘了,或者说做了,做着做着,就忘了,就懈怠了,就没有然后了。

颜回不同,颜回每次听老师讲课,他都是全神贯注地毫不懈怠的,都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

以前章节我们曾经提过,子贡说,回也,闻一以知十啊!吾也,闻一以知二。

孔子都赞叹说,我和你都不如颜回啊,在领悟能力上,颜回绝对是高手中的高手,尖子中的尖子,一点就透,一通全通。

他能把老师讲的和以前说的,学习过的,体会过的,全联系起来参照,学习精进,也就是所有的知识点他都能梳理起来,融会贯通,这个简不简单啊,我相信不简单。

那再联系到我们学的另外一个就是李笑来老师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那他就说的很清楚,我们对概念有没有清晰、准确、必要的认知,然后这些概念之间又有没有清晰、准确、必要的关联?这些弄通了,那你就形成知识体系了,就不是只言片语,断章取义了。

第二个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切记体察。

就是不是说我听了这个东西,好像我知道了,我明白了,然后就完了。

谁没听过呀!要好好学习,要孝敬老人,尊敬师长,要友爱兄弟,要善待家人,要好好的,不要发脾气,不要打骂孩子,遇事要停三秒等等。

都是耳熟能详的,但是有几个人真正的以此为标准来要求自己,我做了吗?做到了吗?能不能时刻做到呢?

恐怕没有几个,事到临头,立马就被自己的情绪所支配,气冲顶梁,不管不顾了,事后才后悔,不应该如何如何,怎么样怎么样。

而事实上,你真的能够听老师的话,真正把这种观念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之中,真的听话照做从不懈怠的话,那些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从孔老夫子的这句话,我们也可以看得出来,真正能够听话照做不懈怠的,不单是我们,一般情况下做不到。

即便是在孔圣人的3000弟子,那么多优秀的,比如说除了颜回成为复圣,还有曾子是宗圣,这个子路啊,你比如说子贡,子夏,子张,冉耕啊,冉雍等等。那么多孔门十哲,72贤,都很难做到这一点。

也就是只有颜回啊,能够完全的听话照做不懈怠。其他人不管看起来多么努力,都达不到颜回那样的水平。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呢?

第一,如果我们不能做到这样,首先要接纳自己,这很正常。

孔圣人的那么多弟子都做不到,我做不到也很正常啊!

说这句话不是让我们来给自己不行动懈怠找借口,而是要接纳自己,否则一旦我们陷入了否定自己的怪圈中,那么你会发现你更做不了了。

我们现在很多战友啊,都会自我否定,你看我这个又没做,我那个又没坚持,我真无用,我就不是一个能坚持的人。

当你对自己充满否定的时候,其实你更难去做了。

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去接纳自己,我是一个普通人,我有七情六欲,我会遇到各种事情会困扰我,所以可能会出现懈怠的情况,不能听话照做的情况,这是正常的,没有心理包袱,没有压力。

第二个,就是我们要向高标准来看齐。

我现在做不到,不代表我以后做不到,我做不到不代表别人做不到,别人能做到我也能做到。

按这种标准来要求自己就好了。

有一句话说的好,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取法乎下,则无所得也!

也就是我们对自己要求一定要高一点,这样的话即便达不到们的那种要求,也不会太差,如果我们对自己本来就要求就不高,那你结果就不会好,如果你对自己要求特别低,那干脆你就啥也不可能得到啊。

我们超级演讲家的战友,我也一直和大家相伴在一起,各位的情况我也有所了解。

有的人就能够始终坚持不懈怠,比如说秋艳啊,自从跟着我开始翻译我解读的论语就没有懈怠过,一直在坚持。

这就很不简单,持之以恒,让大家看到,只要张胜萍六点半开始解读论语了,秋艳就出现了。

那你看慎独小姑娘,自从来了以后,我昨天说过,就有一次因为早晨去上班啊,没有及时回馈,没有发到群里(自己回馈了没发出来)。

我说你要发出来,发出来是一份确定性,你做了以后你不发谁知道呢?她就告诉我说:老师,以后我就天天发啊!

结果以后他就从来没有懈怠过。@慎独[强][强][强]

这不就是语之而不惰吗?

那你像@舒妍@618+土芳@夏夏@晨萱@雪雪等好多战友其实都还是做得不错的。

我们在一个点上能够做到不懒惰,不懈怠,那么我们在其他点,其实也是可以的,这也就是说从成功走向成功更容易,一个点成功会带动多个点,做这个行,我做其他也行。

颜回在孔子的心目中就是一个完美的化身,真的是一样行,样样行,干啥啥行。✅

我们现在可能做不到像颜回那样,但是有一点做到了也很不容易了,很不简单了。

就像我们开始学论语,或者说李笑来老师的专栏一样,这两项其中一项你做好了,你都是典范。

我们一定要相信自己道理懂了,明白了,坚持不懈去做了,终有所成,只不过是早晚的问题,你的靠谱不但你自己知道,大家都能看得到,都能够感受得到。

久而久之,你在大家心目中的印象就已经建立起来了,这就是信任,有了信任为基础,做其他事都不叫事。

好了,时间也到了。今天这一章,就解读到这里了。

明天早晨六点半,我们来继续解读下一章。

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那具体什么意思呢?我们明天再说,感谢大家的聆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9.20 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khqb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