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日,我也谈谈自己的阅读体验。
刚上大学的时候我发现我读过很多书。
不过这不是事实,只是一种感觉,是相对学校里的同学而言的。因为我发现他们绝大多数人是从来不看书的,表现出来的症状就是缺乏常识,言行粗鄙。所以我暗暗地发誓要多读书,不要变成他们这样子。而且不光要读本,还要读研,读博,,,,
但是我慢慢地发现书读得少也并不妨碍人家考试拿高分儿,做事儿做出彩。反观我自己,因为自认为读得多,看得透,所以既不愿意行动,也不愿意和周边所谓“粗鄙的朋友”交往,最后反而成了平庸之辈,等大学毕业的时候,不光继续上学的动力消失殆尽,而且对读书的功效也产生了深深的怀疑。那段时间,我像躲瘟疫一样躲着一切和读书和学习有关的事情。
苦闷中,我读到了李笑来的文章,从中明白了读书的目的是更好的实践。请不要笑话我,我真的是大学毕业以后才有意识地去把读书和实践联系起来的。以前,我只是习惯性地认为多读书是好的,从来没想过它竟然是有目的的。之后,我变成了一个实用主义者,也就是只看那些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有帮助的书。
后来用上了得到, 我发现阅读这事儿并非非要等到问题出现了才开始。我们完全可以主动探索,主动地建立某一方面的知识体系。就像得到平台上常见的一句话:不成系统的知识不叫知识。
再后来,我开始混各种社群,见到了形形色色的人,我关注的对象渐渐地从书转移到了人上。我发现有的业务达人只读某一领域的书,其他领域的书哪怕再出名他也未必有兴趣读,有的人读了海量的书,但是本身很平庸。有的人可以边读边输出,把读书变成盈利的工具,,,,,
现在谈起阅读,我的感觉很复杂,我知道它越来越重要,但是我也知道它越来越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基本的体会有这样两个。
一、阅读就像吃饭
肚子饿了需要吃饭。大脑“饿了”需要阅读。
所谓大脑饿了,就是焦虑了,空虚了。这个时候最好读书。 瞎逛和瞎聊都没它有用。
我坚定地认为读书最好的时间是十岁以前,没有其次。书籍对于我们思维的成长就像营养对我们身体的成长一样,一定是越早越好。长大了再补营养只是自我安慰罢了,解决生计问题的阅读能发挥的作用很有限,因为多看了几本书而多赚了一点儿钱和从小就因为阅读而雄心勃勃相比,前者实在是算不上个事儿。
二、阅读就像健身
健身和健脑有很多相似之处。
从手段上讲都需要刻意练习。聪明人会趁没得病早早健身,聪明的人也会在需求真实到来前做准备。理财,写作的朋友都是这类人。
从结果上看,健身让肢体强壮,阅读让大脑强壮。那些一处理复杂任务就哈欠连天的人并非智力低下,而是脑力太差了,就像是体力太差跑几步就会气喘吁吁一样。
我相信我们普通人的智力是差不多的,是否优秀在于脑力。而阅读就是很好的锻炼脑力的方式,当然,要读那些经典的,有一定难度的书籍。
结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