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让生活美好
“草船借箭”:伤痛与抉择的时代——当代艺术与传统文化系列

“草船借箭”:伤痛与抉择的时代——当代艺术与传统文化系列

作者: 听雨馆中客 | 来源:发表于2020-03-26 00:36 被阅读0次

“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里的一个故事,说的是诸葛亮用草船迷惑曹操误以为大军来袭,曹军万箭齐发,诸葛亮用妙计借箭,兑现军中诺言,挫败了周瑜的暗算。

这是一个古代讲述智谋、敷演历史英雄事迹的故事,被当代艺术家蔡国强借用,从而凸显当代意义。

说起蔡国强这位当代艺术家的名字,大多数人应该相对熟悉,因为他就是那个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放烟花的人,很多人都还记得那二十九个“历史的脚印”,一簇簇烟火在古老的北京城次第绽放。

蔡国强玩转的并不只有烟花和火药。《草船借箭》也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这件作品最初于1998年在古根海姆博物馆展出,由从家乡泉州打捞的一艘旧渔船作为核心,捆上草绳,上面插着3000支箭,悬空而停,船头上还插着一面红色的中国国旗。

来自家乡的旧船,这一符号是艺术家对自己身份的隐喻,国旗也表明着木船的民族身份。

关于这件作品,蔡国强本人是这样解释作品里中国元素的:

“草船借箭是一个成语故事,龙是一种文化符号,或者其他材料如火药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作品里用不用这些,要看这个作品是不是在人文关怀中具有普遍意义。”

“比如《草船借箭》这个作品,其实表现了一种力量在发展,另外一种力量的担心。特别是在一种文化走向开放的时候,别的文化会像洪水一般涌进来,跟它的价值观和文化精神发生冲突,它会抵抗,会遍体鳞伤,它必须利用对方的文化和对方的优点,转化为自己的力量。像这种普遍性意义世界就可以接受了。”

《草船借箭》是一个传统故事的当代表达,尽管其含义已经脱离了历史故事。这是一个关于文化开放与中西对话的隐喻。中国在这场冲突中不免伤痕累累,因为外来的创伤不可避免,但是如果能把外来的力量转化成自己的力量,那就不再是一个悲哀的进程。

就像艺术评论家费大为认为:“国旗可以表明作者的观点,即对中国的批判和攻击将有利于中国。”

艺术家不是圣人,商业化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当代艺术的进化历程本身就是开放、国际的,艺术背后并不只有利益市场,而是站着相信艺术具有解读与传递文化能力的所有个体。

唯有这样,当代艺术才是真正属于当代的艺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草船借箭”:伤痛与抉择的时代——当代艺术与传统文化系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ltas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