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老板真的需要培训效果的量化数据吗?
培训管理者经常面对老板的质疑:参加了培训后,员工的绩效能得到多少提升?产值能增加多少?销售额能增加百分之多少?……
一个组织的绩效的提升、产值的增加、销售额的增加等各项经营管理的成果往往取决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很难量化地指出并证明其中培训的贡献具体占有多大的比例。
事实上,每个老板都懂得这个道理。他们之所以仍然不断提出同样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培训管理者一直缺乏具体的措施去推动培训后员工能力的变化,使得他们不得不质疑培训效果转化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不少的老板很可能除了一份教学评估表外,再也没有从培训管理者那里获得过有关培训的其他信息。因此,来自于其他渠道(如部门主管)的反馈会对他造成很大的影响,即使这类反馈有时可能只是片面地反映了培训的情况,甚至缺少对于这一判断的依据。
要获得老板和组织对于培训的支持、理解和认可,首先必须建立并完善能够保证培训效果落地的工作流程,以有效的过程控制来导出可预期的工作结果。虽然这种工作流程未必能在最初就发挥出效果,推动时也困难重重,但至少给老板和组织传递这样一种信息,你确实是在以实际的行动为培训效果的转化进行着努力。同时,也能避免培训管理者再次成为替罪羊,承担“培训效果落地”不利的责任。
其次,应该及时将各种有关培训的信息反馈给老板或相关高层。当然不仅仅是一份教学评估表,可以包括且不限于:培训结案报告、培训前后针对学员的测试数据对比结果、培训效果落地过程中重要问题的汇报、部门主管对于培训及转化工作的评价,等等。
老板和组织高层只有掌握了有关培训的更多的信息,才能更客观地理解和评价培训工作及其带来的各项成果。
3、培训效果落地是不需要成本的吗?
观点分享:
如果“培训效果落地”被认为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请一定要在培训预算中具体体现出这种重要性,即在预算中明确为这项工作列项开支。此外,要强调“培训效果落地”就必须从思路上更新对于培训执行链的认识,从“需求调查 + 培训实施”模式,转变到“训前执行(需求管理与培训解决方案)+ 训中执行(授课和教学管理)+ 训后执行(培训效果转化推动)”模式。
绝大多数的培训管理者在做培训预算时,纳入预算的内容一般包括讲师课酬、师资来往交通食宿费、场地租赁费、讲义资料费、餐费、茶歇费等。有时还会包括外地学员的来往交通食宿、小礼物采购费等。
仅从这一预算涉及的内容就可以反映出企业在“培训效果落地”过程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即根本就没有将“培训效果落地”环节作为成本因素列入预算。这难道就是重视“培训效果落地”的端正态度吗?难道“培训效果落地”是不需要任何成本的吗?
如果这一过程不需要外部机构的支持,完全由组织内部自己实施,那么从资金上来说,似乎没有额外的消耗,但即使是内部人员来实施这项工作,也是需要付出时间成本和其他资源。
更多的一种情况是,“培训效果落地”这一过程往往是需要外部专业机构的参与和支持的。培训管理者不能期望免费获得来自外部的配合,毕竟外部机构也要为此付出成本和资源。否则,他们的参与和支持也只能局限在一个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无法对于这项工作的推进提供实质有力的帮助。
因此我们建议,如果“培训效果落地”被认为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请一定要在培训预算中具体体现出这种重要性,即在预算中明确为这项工作列项开支。
此外,要强调“培训效果落地”就必须从思路上更新对于培训执行链的认识,从“需求调查 + 培训实施”模式,转变到“训前执行(需求管理与培训解决方案)+ 训中执行(授课和教学管理)+ 训后执行(培训效果转化推动)”模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