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结束的暑假,母亲病危,被送回了家中,家里已经做好了准备后事的准备。那天,爸爸这边的亲戚都来探望母亲。闲聊中姑丈提到了我可以去他们家读书,顺便带领一下成绩一般的表弟。
刚上初三,母亲病逝。我不接受母亲已经离世的事实,我坚信:一定是因为我不够优秀,母亲跟我开了个玩笑,暂时离开了,等我足够优秀的时候,她一定会回来。带着这份信念,我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初三的学习中,我知道,只要我考上了县里最好的高中,母亲就会回到我们身边。
是的,我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县城最好的高中。父亲很发愁(这是我多年后才知道的事),母亲的病已经让我们倾家荡产了,我们家成了村里的低保户,需要靠着政府的救济过活。县城高中一个学期一千的学费对我们家来说是笔巨款,还有每个学期的生活费和住宿费、学杂费呢。第一个学期的学费应该是能跟亲戚们借到的,但是生活费、住宿费、学杂费,对父亲而言,依然是不能承受的重担。往后呢?父亲的朋友得知了父亲的难处,告知父亲,我姑丈家附近有所普通高中,只要是考上县里最好的高中的学生去他们学校读书,可以免除高中三年的学费和学杂费。
父亲询问了姑丈,姑丈很乐意地帮我办妥了入学的所有事宜,姑妈说可以去她们家住,生活费她们来承担。父亲应该是感恩戴德的,他不用背负无法让女儿上高中的内疚,也没有巨型的供学压力,她的女儿可以上完全免费的高中了。
高中三年,我一直都有寄人篱下的感觉。姑妈家算是小康之家,每天水果、零食不断,但我从来不敢当她们的面吃,我都是偷偷趁着她们不在的时候吃,也不多吃,一次只吃一个,一天只吃一两次。姑妈家一日三餐都很丰盛、美味,荤素搭配,营养全面。但是,吃饭时间我基本都是埋头吃自己的,也听听她们的交流。表弟吃饭很快,每次5分钟就吃好,离开饭桌,上二楼去了。往往这时,姑丈就会说各种话,逗姑妈开心。我边埋头吃,边听,姑丈很幽默,所以我总能捡到乐子,跟着姑妈笑一笑。大概二十分钟,我也吃饱了,就回房间了,一边写作业,一边听着外面的动静,知道是姑妈吃好了,出去帮忙收拾餐桌,洗碗筷。每天放学后,我都帮着做点简单的家务,扫扫地、拖拖地,把菜摘好,等姑妈晚上回来煮。偶尔姑丈姑妈吵架,姑妈赌气,做好了饭菜,不叫在二楼的姑丈吃,她心理希冀着我能去叫,但我不知道她们吵架了,也不知道姑丈在家,以为在外面还没回来呢。也不敢多问。偶尔就会被奶奶教育。高一高二时,我基本每个周末都骑行1小时,回去跟奶奶住。晚上奶奶睡得早,我看电视到十二点,就没有什么电视看了,就搬个小凳子,坐在地堂里仰头看满天星辰,看到凌晨两点再进屋睡觉。高三要补课,我偶尔才回奶奶家,不回的时候,就在房间看《青年文摘》。高三一年,我不愿意住姑妈家了,选择了住校,姑妈尊重我,但依然让我回去吃饭。所以我每天放学还是回姑妈家吃饭,晚上回学校晚自习和睡觉。高三下学期,我偶尔会一个人留在学校洗衣服,这时,我总弄不明白一个问题。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活着,我没有妈妈,爸爸长期不能在身边,我想我自杀了,除了父亲会伤心一下下,其他人应该都觉得无关紧要。于是我想了很多种自杀的方法,但都因为没有勇气,每次都作罢。
未来的很多年里,这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和自卑依然折磨着我。直到我为人妻、为人母,一次与父亲的闲聊中,我才得知,这十多年来,我误会了姑丈和姑妈了。我一直误以为他们是为了让我带领他们的儿子学习,才引导我去那所普通学校上学的,以至于我饱受了寄人篱下的自卑。事实是,父亲主动跟姑丈姑妈提出让我去那所学校上学,姑丈才跑前跑后,帮忙搞定入学事宜,她们也是为了减轻父亲的负担,才主动提出,让我免费吃住在她们家。瞬间,那种寄人篱下的感觉被稀释了,那种自卑感减轻了,我猛然感受到了姑丈姑妈的伟大。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姑妈,我估计自己做不到,也做不到姑妈做得那么好。这么多年,原来我一直被姑丈姑妈默默地宠爱着。而后,我也才能理解,大哥对我先生说的那句,“没有姑丈姑妈,就没有今天的我”,这种重分量的话。现在想想,自己大学毕业后,也没有好好孝敬姑丈姑妈,真是没良心。深深自责后,痛定思痛,姑丈姑妈不就是希望有个小棉袄吗?我告诫自己,往后的日子里,逢年过节一定要带着孩子老公回娘家,看看姑丈姑妈,让他们感受来自女儿的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