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一本法国知名作者的学生书籍中,看到一个早就追踪数据,法国研究人员们所做的对2岁开始的几十个孩子的长期跟踪调查研究的实验中发现,现在的孩子接受的学习内容,获得知识的途径,还有所上所报学习班等都是差不多的。
参与调查的所有孩子的IQ水平,不管是参与过早教的或者没有接受过早教的,在孩子9岁时几乎都无差别。
但是在这些孩子20年、30年后的收入水平,社会地位,知识能力等方面的比较时,则呈现出了大差的结果。
按照作者的研究调查所总结的,究其原因,是事出有因,都集中在在幼小时候的是否接受过非认知能力的培育,父母在非认知能力上对孩子的培养的差别上。
这种差别在孩子成长,踏入社会后会呈现出非常大的不同。
那么什么是非认知能力呢?
简单来说,我们所知的智力水平称为IQ,知的能力,比如计算,阅读等的能力,而用IQ不能测试的能力,被称为非认知能力,更多属于精神思想层面上的能力。
比如,管理情感的能力、保持情绪安定的能力、自制力、和他人建立友好关系并协力的能力、面向目标能努力和坚持不懈的能力、碰到问题自己思考自我解决的能力、从失败中站起来获得经验的能力、时常抱有的感谢的心情和对他人的关心、正面思考积极向前的能力、诚实性、外向性、自主性、开放性,挑战心,自尊心、竞争心、规律和责任、动机等等。
非认知能力培养(学习)的最佳时期是3岁开始,非认知能力的学习在孩子上小学后将成为一切学习和社交的基础。
非认知能力的培养需要环境。
首先是家庭环境,父母的积极介入,了解和根据孩子的性格的变化做调整和促进,是第一的培养方法。
其次是学校环境,积极参加学校的活动和为班级做事等都可锻炼到非认知能力。
作为父母,自身要尽量多地参与到育儿当中,并且还要尽量多地让孩子去经验各种各样的事,包括父母自己。
比如父母多读书,孩子多阅读,每天交流,新闻·阅读的书籍·学校发生事,带孩子一起去美术馆上各种课,去看电影表扬,和孩子一起去旅游......直接的学习以外层次的各种多样的文化上的刺激事,很重要。
另外,对于孩子来说,团队团体小群的活动,如体育活动等,特别能促进孩子在协同,自尊心,自信、竞争心、坚持力、责任和规律等上面的发展,多让孩子参加各种活动,肯定有好处。
非认知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关注时期,特别是孩子幼小期的父母的意识很重要。
* 尊重孩子的兴趣和干劲,大力支持和支援孩子的行为。
* 让孩子多玩,在玩的过程中去感知数学和文字、语言。
* 帮孩子一起设定目标,目标达成本身不重要,为了达成的行动过程和姿态的重要性要让孩子体会,并且父母要大力支援。
比如和孩子一起设定小小目标,孩子努力的过程中,父母要多鼓励多赞扬(不赞扬结果,赞扬努力的过程);让孩子自己解决,实在碰到难题不能解决时,父母再加入支援;随时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让成果可视化等。
* 少让孩子玩被动的娱乐道具(如游戏,电视等),给与孩子积极能动的玩具,能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加上工夫能完成什么的玩具,还有绘本等能让孩子在感情和创造性上变丰富的东西,有效。
……
简单的读书理解就这样。送给孩子还处于幼儿园时期的朋友!
总觉得我们的教育方式落伍了,却又苦无认知的局限!只能多读书,多思考,多实践,尽力而为,多去尝试改变的更好!教育只有一次,为了孩子能有个更好的人生,唯有父母们多去努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