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就像一支队伍,对着自己的头脑和心灵招兵买马,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
想必有许多人把这句话当做自己的签名,用来勉励自己,从而避开那些不必要的合群,对时间的虚度,不断的充实自己等等。
初次,听到这句话时,就想,这个作者好幽默啊,竟然把一个人形容成一支队伍,来招兵买马,不断的扩充,最后说不定可以形成一个具有很大影响力的队伍。
翻开书时,才发现这是一本记录她生活的点点滴滴的散文集,书中充满了她对生活百态的观察,以及奇思妙想,对于一些事情别具一格的理解。
关于孤独
她说,习惯孤独,就像习惯一种残疾,适应了就好。
人生在世,绝大多数是一个人独处,看着别人三五好友一起谈天说地,不禁羡慕,自己怎么活成这样了。
可是我们却忘了,我们眼中的孤独,只局限于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一个人就是孤独,有人陪着自己就不是孤独了。
其实,在我看来,孤单才是指人际关系,孤独则是指灵魂方面的,也就是所谓的精神世界。
刘瑜给提出了几个方法,来解除所谓的孤独,她说,人生若有知己相伴固然妙不可言,但那可遇而不可求,真的,也许既不可遇又不可求,可求的只有你自己,你要俯下身去,朝着幽暗深处的自己伸出手去。
也就是学会和自己相处,享受一个人的生活,除此之外还可以,听音乐,看书,看电影。
就拿看书来说,早上和李白杜甫吟诗作对,中午和毛姆,东野圭吾等来探索人性,晚上和朱生豪,王小波来谈谈情,说说爱。这样的生活,岂不快哉!
获得承认与追求自由
大多数人一直默默追求的就是别人对自己的认同,从而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
刘瑜在《另一个博客》中写到,人渴望被承认,也就是别人的目光,但是同时,当别人的目光围拢过来的时候,他又感到窒息,感到不自由。获得承认和追求自由之间,有一个多么辩证的关系。
她的博客受到许多人地关注,久而久之她发博客时,就需要跟谨慎,不能暴露自己的秘密,而且内容必须完成,有理有据,经得起推敲,久而久之就想再开一个博客,随心所欲发表一些东西。
前几天,看到乔一的微博,她说,没有想到以及回这么火,平均每天都会增加三万粉丝,可是她也很忐忑,总害怕不小心把私人信息暴露出来,久而久之就不再发微博了,果然,我没有找到她最近地微博。
我们也会拥有这方面的心理,一方面因为再某个平台上获得认同而兴奋喜悦,而另一方面却害怕自己发了一些不继续自己的东西而小心谨慎,两者是矛盾的,不可以做到完全的协调。
关于格局
犹记得当初高三的我,坐在教室里,听政治老师讲述他的人生经历。
起初学习的是理科,快要高考了,受到一些事情的影响,弃理从文,所幸高考成绩很好,一直在浙江工作,最近几年才回来,而且我们是他带的最后一个班,因为他60岁了,要退休了。
他对我讲的最重要的是,就是目光要放长远,不能局限在这样一个几万人的小县城里,格局要高。
我起初不是很理解,才发现一个具有很高格局的人,是多么富有魅力。
读完这本书,影响最深的除了刘瑜幽默风趣的语言就是她的格局了,她从厨房出发开始探讨政治,从大学安排的课程而探讨大学教育的精神,以及大学教育的弊端,从日常生活琐事而上升到人生,世界等各个方面,这是我们所不具备的。
看龙应台的《亲爱的安德烈》同样有这样的反思,为什么我们看问题的角度是如此的不同,母子之间的来信讲述的是对某件事件的看法,理解。
我们总是以中西方教育的侧重点不同为理由,来为自己开脱,既然知道西方国家这一点好,为什么不去学习。
这本书带给我的启发很多,解决了不少困惑,如果有时间,就去读一读吧!
最后,用刘瑜的话劝诫大家,没有无聊的人生,只有无聊的人生态度。
我是木家玲珑,一个既不聪慧又不漂亮,可还是想要努力生长,在诺大的世界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的傻姑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