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一所独立学院工作,这里有一项政策是全员招生,到了高考季,部分学校老师会跑到各个高考考场设点宣传,我也是热热闹闹加入其中,到了一个不太熟悉的县里准备开始招生工作。
来之前没怎么准备,而第二天就是高考,到了县城的宾馆之后,立马就开始给两大包宣传册一页页的盖章,整整一千张,再装进学校发的宣传袋里,我一个人全部做完差不多两个小时,从下午6点到8点,两个小时的重复工作让我觉得自己好努力。
“看,我连晚饭都没顾得上吃呢!”
这种努力了的感觉就好像我已经完成了招生任务一样。
第二天趁着学生出入考场之际,炎炎烈日下和学生一起给家长和考生发放资料,这种体力上的劳动又让我认为自己招生工作做的真是尽力了,一边做,我心里一边有种声音在告诉我说
“看我多努力,我把自己能做的全做了”。
在考场外我设立的咨询摊点,没家长时,我就和学生在一起聊闲天,有家长驻足,我们也热情的说几句关于学校的特点,忙忙碌碌3个小时就过去了。一场考试的结束,我们也收摊吃饭。
经过了这样的两天,高考结束后,我也发了个朋友圈,诉说下自己的辛苦。
对于我来说,这个招生季节,算是过去了,要说收获的话,暂时还是没有一个学生从我这里报名。
结束了招生回到办公室之后,我和去其他地区的招生老师分享心得,她和我的招生方式差不多,我们俩一致认为招生太难了
“我一个人搬着桌子走了好远,那大太阳晒得……”
“你就不知道,我一个人盖了所有的招生简章……”
我们好像相互比惨一样,诉说着自己为招生的努力
我们又怀着一个相同的疑问,为什么把所有能干的、不能干的都做了,就没有招来一个人呢?
值得庆幸的是我还有“第三只眼”,看到了自己没有效率的苦力。并且不留恋这些所谓的“付出”。
如果我真要说自己努力了,那至少是在下次的招生季我转换了不一样的方式,不论是否显得苦情,但只要是有结果的,就值得一试。
工作和学习中我们都知道,获得好结果很重要。但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在工作中,没有老师,也没有人告诉你重点,领导只会负责提出问题,然后了解结果。他们也许会安慰你一句“辛苦了”,但没有结果的辛苦在工作中似乎更像是一种讽刺。
真正的努力是出了成绩,你要是做了一堆事儿还没个结果,就向周围人请教,人家不愿意教你那就偷学,偷学不来还可以在网上找达人,反正太阳之下并无新事,你遇到的问题之前肯定也有人遇到过,你只要负责去找到解决的方式,然后照做,在有结果之后,再说自己真的努力了,这样你之前做的这些事儿还能落上个“做准备”的名头,否则,那就叫瞎忙活,叫苦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