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谋帅刘伯承》书摘04 -- 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

《谋帅刘伯承》书摘04 -- 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

作者: book_02 | 来源:发表于2025-04-04 18:16 被阅读0次

酷爱读书

1942年12月,为表彰刘伯承的功绩,且鼓舞根据地军民士气,一二九师政治部决定为刘伯承庆祝五十寿辰。
邓小平在贺词中幽默地说:“假如有人问伯承同志有无缺点呢?我想只有一个,那就是他的一生,除掉工作读书之外,没有一点娱乐的生活。”

太行区和总部的几位首长,邓小平、蔡树藩爱打桥牌或扑克牌,杨秀峰、李雪峰、杨立三、李达喜欢种点花,就连彭德怀也还下下棋,只有刘伯承基本上是什么文娱活动都不会,也不参与。

这些县城在防御上都和襄垣城是一个模式,所以也并不好攻。
战前刘伯承专门组织各部进行了实战演习,并不厌其烦地制定了“城市战斗的战术指导”,对攻城战的准备、接城运动、登城战斗、破城后的巷战,都做了详尽而具体的说明。

要客观

真相总是既残酷又无情,抗战胜利,实际是中国军队顽强坚持和国际形势变化的结果,以为自己的军事实力比日本人都强,只是一种骄兵心态的预示

古人云,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

要根据实际情况做调整

发现难以一蹴而就,刘伯承决定暂不发起总攻,而是“猫逮老鼠,盘软再吃”,先采用围困的办法,消耗对方的精力和实力再说。

“谱不可以尽弈之变,法不可以尽战之奇”,不管战前怎样千算万算,总不可能事事尽如人意。刘伯承审时度势,决定迅速收手。

会议最后,刘伯承还用非常严肃的口气,对一位没有按命令到场参加打靶的高级干部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这不是一件小事,从这里窥见了令人担忧的苗头!”

刘伯承作战很注意研究敌将。

避强击弱,弱中选强,刘邓定下决心:先打整三师!

刘伯承非常讲究军事用语。他把战役范围的兵力区分,称作“兵力布势”,把战术范围的兵力区分,称作“兵力部署”。

退无可退时只能向前

刘伯承拿起电话,把自己了解到的敌情告诉王近山,并且对他说:“敌人的伤亡也很大,子弹也要打光了。我们困难,敌人更困难,敌人顽强,我们要更顽强!”

要允许失败

国民党阵营不是总结战术得失,是勒令下课。蒋介石懊丧之余,将郑州绥署主任刘峙、参谋长赵子立全部予以撤职。
其实世上本无常胜将军。解放战争初期,中原的刘伯承、华东的粟裕、东北的林彪,尽管都以谋算见长,但他们在指挥作战时也并不是全无失招,有的还打过败仗。
毛泽东的睿智之处就在于,他不是简单地针对败仗给以处分,而是要求部下们进行总结,以利提高,同时继续给以信任和鼓励。

如果让这些人继续留在位置上,他们起码还能从失败中得到教训,而战争中所得到的教训,则是一切军校课堂都无法给予的。
像这样一打败仗或一遇挫折,就对主将幕僚进行搁置或处分,实际上也是一种巨大的人才浪费。
国民党阵营本来战将如云,但到解放战争后期,居然已面临无人可用的窘境,不能不说与蒋介石错误的用人方略有关。

按照刘伯承的观点,积极防御的战法有两种,一为“迂回法”,一为“层层抗击法”。
他要求二纵包括五旅采用的战法是“层层抗击法”,或者叫运动防御、移动防御。

适时调整

好在两番较量之后,野司也已经摸清了整十一师的防御位置及其部署特点。10月5日,刘伯承调整部署,将歼灭目标由一个旅缩小至一个团。

城池重要,也不重要。刘伯承的认识是:“无论哪一国的军事学说,守备兵力必须大大地小于机动兵力。”

打强敌不合算,要说合算,还是应该先打弱敌——一旦歼灭了弱敌,强敌也会变弱,而要是一开始就打强的却又打不下来,那么弱敌也会变成强敌。

刘伯承一直说,作战有三种战术,曰:牛抵角的战术、马的战术、狼的战术。
牛抵角的战术当然是最糟糕和最不宜采用的,而后两种战术若运用得当,则可以在实战中收到非常理想的效果。
所谓马的战术,就是“用后蹄踢”。

从当年与北洋政府交战开始,蒋介石就吞并收编了许多杂牌,但他又缺乏足够的消化吸收能力,结果这些杂牌编制虽变,但大多与之同床异梦,且各怀猜忌之心。
所谓的嫡系和杂牌之间,更常常是嫡系轻视杂牌,杂牌忌妒嫡系,使得互不相援俨然成了国民党军长期无法解决的痼疾。
先前解放军打整十一师、第五军,其他杂牌部队就不援助它们,到一一九旅这样的杂牌“遭难”,整十一师、第五军同样不愿意倾力相救。

解放战争开始后的国民党军除少数部队外,普遍有“三怕”,即一怕夜战,二怕野战,三怕白刃战

多想一步总没有坏处

为防备万一,在野战军主力发起攻击之前,刘伯承特地派七纵及冀南军区部队进攻聊城,以便敌军一旦向黄河故道放水,主力仍有后方通道可以返回。

而世上不管多强的军队,没饭吃都是打不了仗的。

屋内,野司的三位首长按照各自的习惯运筹帷幄:刘伯承把双手插在皮带中,来回踱步沉思;邓小平坐在桌子旁,一边看地图,一边一支接一支地抽烟,面前的小瓷碗里已堆满了烟蒂;

李达电话不离手,交替和太行、冀南、豫皖苏军区部队的指挥员通话,了解当地的战况。

两千年前中国有名的传统战法:临晋设疑,夏阳渡河。
刘伯承精通古今中外兵事,他把老祖宗曾经采用过的经典战法又一次搬到了现实战场:“如今,我们让太行、冀南、豫皖苏部队再打得热闹些,就好从中举事了!”

主力南渡之前,刘伯承已派冀鲁豫军区独立第一旅率先进行偷渡,和原在南岸的独立第二旅进行会合。在两旅的接应下,第一批抢渡部队只用五分钟就到达了对岸。

李达站起来,走近墙边,用右手指着墙上的地图,把脸朝向杨国宇:“我们今夜从孙口渡河,后方这一部分由你指挥。”
“怎么把我留在后头?”杨国宇有些不情愿。
刘伯承见状皱了一下眉头,凝视着杨国宇正色道:“什么前头后头,现在的战争,前头也是后头,后头也是前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谋帅刘伯承》书摘04 -- 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nsgv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