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在其散文集《悲喜自渡》中的写道:“人间万千光景,苦乐喜忧,跌宕起伏,除了自己,他人爱莫能助。”看过了书中的故事,终于明白:没有谁的生活不孤独,自渡就是最好的救赎。
这世上最难的事,是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因为人性的弱点之一,就是夸大自己的感受和难处,然后想当然地认为别人都很容易。就如鲁迅先生有言:“人类的悲欢是不相通的。”
人生在世,每一个人所走过的路,所读过的书,所看见的风景,所经历的一切,都是沿着不同的轨迹。
故事在你身上发生,那是事故,倘若在别人身上发生,那是故事。很多时候,你没有经历,你也无法真正的感同身受。
比如,在人生这趟列车上,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方向。不论是血浓于水的亲人,还是萍水相逢的朋友,都只能与你相伴一程。
拿我自己经历来说,从儿子成长这二十多年里,从上学到异地工作,对他一次一次的放手,到今天他有了心爱的女朋友,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失落过。
终于切身体会到了龙应台《目送》里写得:“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转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说心里话,从儿子每天都是围着我转,到现在儿子的重心放在了他女朋友身上,我心理上的落差一下子还没反应过来,就马上要进入婆婆角色了。
孩子一天天长大,成家立业这本是人生的自然规律,人之常情,虽能理解,但这种内心失落的小情绪却无处诉说,无从安放,只有自己才能懂得。
一个人身居高位的时候,自然是众星捧月,备受关注。但只有经历过命运的跌宕起伏,你才能真正看懂人情冷暖。
《桃花扇》中写道:“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季羡林从德国留学归来后,被聘任为北大教授,同事和学生都对他万分尊重。然而等他跌至人生低谷,境遇却是天差地别。
每个人的人生都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悲喜交加。悲喜自渡,是一种心态,一种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它意味着无论遭遇到喜悦还是悲伤,成年人都应该从中学会坦然面对、接纳并继续前行。
面对同一句话,同一件事,在不同的年龄会有不一样的认知。这是岁月的馈赠,也是阅历的沉淀。当我们一天天变老,慢慢的总会明白,成年人的孤独,就是悲喜自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