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一:用课堂上介绍的阅读方法,阅读一本书,并写一篇推荐,500字以上。
我要推荐的这本书叫《女人的格局决定结局》,这本书是美国著名心灵导师卡耐基写的。作为一个女人我读完这本书之后,第一感觉是这本书的内容丰富,里面很多东西已经一一列举出来,甚至可以让我们直接参考,运用。女人是为自己而活的,而且要活的精致。何为精致?并不是说只是外貌容颜的精致,而是从内到外的精致。用知识智慧武装自己的头脑,用财富、行动打造外在的完美,用本性、品格由内而外的散发出自己的魅力。
这本书就像是看到了一个格局非常大的女人,她把一件事情放在长远的时间和辽阔的空间范围去看,让我们拥有更广阔和开放的心智。这让我们非常值得学习。书中主要讲的是,一个女人要有足够大的格局,格局大了,那么你的结局自然而然也会相对好一些。女人人生的五个根本,容貌、品格、财富、见识、情感。
容貌:一个女人应该是优雅而惊艳的
品格:心地善良,才会长相年轻
财富:谁拥有财富,谁就有安全感和自由
见识:迷人的女人多出常人的恰恰是她的见识
情感:活着就要感知爱与被爱
五个根本直接说明了女人应该如何构架自己的格局,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出彩,而且书中很多都用了具体的故事加以说明,让我们更好的理解,一个女人遇到某件事情的时候,如何做才是正确的,高雅的,如何去做才会让我们的格局变得更高。
作业二:写一篇听课笔记(重点谈收获)体会式笔记,而不是摘抄课堂内容,1000以上。
这是听释若老师的第一节课,也是第一次学习写拆书稿,还是很紧张,担心自己跟不上节奏。在第一节课当中,释若老师说到要做一个有情怀的人,在听课过程中感觉他的声音与语言很有吸引力,一下子就吸引了我。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阅读理解,里面老师主要说了四大内容。
第一个内容是速度技巧。
在我没有接触这个课程之前我都是一个字一个字的去读书,读的非常慢,也可能是因为我比较喜欢读散文的原因喜欢慢慢的读书,所以导致了我都什么书都是慢慢的一个个子的去看去读。但当我学习了这个速度技巧之后,我读书的速度快了很多,大大的替我节省了很多时间,而且这些方法可以说是非常的有用。这个速度技巧主要是:
1.认真阅读书的封面内容,推荐语,序言,目录以及寻找与这本书籍相关的书评先看一遍。
以前这些步骤我是不会做的,都是直接摊开第一章直接去阅读。
2.快速阅读,最基本的是引导阅读法。
这个方法很实用,用一支笔去做引导,可以说是对阅读提高了很大的专注力。
3.双行扫视+可变扫视+反向扫视
第二个内容是精读技巧。
精读技巧就是要掌握这个六个层次:信息,刺激,娱乐,知识,思想,审美
想要写出好的拆书搞一定要把文章写的有价值,有趣味,有意思,那么想要写出好的拆书稿就要进行对一本书的精读,也就是要进行深度阅读,深度阅读一定要知道自己要在书中得到什么东西,也要知道这本说中到底说的是什么,里面的观点,中心思想到底是什么。精读的六个技巧的每一个部分都被老师说的很详细,很清楚。
第三个内容重述技巧。
这第三个内容是这节课当中最重要的内容,重中之重,是做知识转化的核心技能,如果掌握不好重述技巧,那就是浪费时间,重述就是写作的基础,可见重述的重要性。
重述=I+A1+A2=重述原文+联系经验+规划运用
我看到这个,听完之后,真的相信写拆书稿真的是有公式,而且认真按照公式来执行时完完全全可以写出一篇很好的拆书稿。在做示范人物传记的时候更加的清晰明了的告诉我们重述是如何写出来的。看起来步骤很多,其实就是把别人的知识打乱,然后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新的知识体系,看书,百度把你想要的东西找出来,然后大胆的去重述写就对了。
第四个内容笔记技巧
第一步,一定要去看腰封和推荐语,根据推荐语些一段话
第二步,看书中的序言到底是如何推荐这本书的,并且写下你希望这本说的是什么内容,里面的知识应该是什么样的。
第三步,去寻找与这本相关的书评,从而对这本书可以产生更深的理解。并且把别人对这本书的关注内容做一个统计。
第四步,阅读这本书的目录,认为有用的进行一个标记。
第五步,快速阅读,标记出文中你觉得好的句子,觉得有用的句子,可以用来写进拆书稿中,或者做一个拓展。
第六步,精读,对书本进行一个总结。
这几个笔记技巧非常实用,而且根据这几个方法认真做笔记,可以对写文的帮助很大。看到这个,才发现原来自己以前读的书好像都白读了,很少去做笔记,也很少写感悟。
作业三:在荔枝微课,我的读书栏“噢耶,读书来了”读书专栏,听我解读的《这样读书就够了》,并写下你对RIA读书法的理解,500以上。
听完释若老师在荔枝微课上讲解的《这样读书就够了——个人学习能力升级指南》,讲解的很有趣,也把书中有用的,中点的东西都提取出来了,可以说是干货满满。其中讲到有一个方面的内容叫做RIA拆书法的内容。
里面有一句话叫:RIA拆书法是治疗阅读无效的“良药”,得喝。可见RIA拆书法的可用性是非常强的,也是对于一个爱阅读书籍的人来说可谓是必备的技能。我也是第一次听说这种拆书法,也是第一次学习拆书法,对此我也是非常好奇的。
RIA拆书法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RIA,便签阅读法,拆书七步曲。
第一个部分也就是RIA,也就是阅读拆页+讲解引导+拆为己用。
就是从你要去买一本书开始,你要知道你要去买一本什么样的书,要从书中学习到些什么知识,为什么要去学,如何去学。并且主动的去思考,寻找能够解决办法的方法去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第二部分也就是便签阅读法,即重述原文+联系经验+规划运用。
就是阅读完一本书之后
用自己的语言把看过的书重述一遍里面所说的内容,然后联系经验,自己的故事或者别人的故事,看到的,听到的都可以,看是看是否有相类似的,如果遇到自己该怎么办,怎么去解决,又会对你引发出什么样的感慨。在看完这本书之后你学到了什么,在书中有用的东西用便签纸标记出来,这些学到的内用你要怎么去运用,又运用到哪里去。
听完了这个拆书法,感觉学到了以前没有学到的东西,还有就是感觉比以前读书更有目的性了。
作业四:用课堂上介绍的重述原文的方法,写一篇人物传记稿,1500字以上。
大家好,今天我来跟大家说一说一位伟大的人物,也是很多女性同胞们非常佩服以及羡慕的人物,没错,她就是一个传奇人物,一个时代的缩影——杨绛先生。
杨绛,出生于1911年7月17日,出生于北京,原名杨季康。杨绛出生后不久就爆发了辛革运动,当时他的父亲正好投身于运动当中,前前后后南上北下的搬了几次家,所以杨绛小时候的生活也算是有些奔波的了,但是她自小生活在父母的身边,沐浴着父母的关爱,她的年少时光她也是无忧无虑的。
杨绛的家庭在当地是知识份子家庭,所以受家庭的熏陶,杨绛自小就是一个酷爱读书的女子 ,也正因为这个酷爱读书的癖好,让她的人生产生了不一样的光彩,也成就她后来的人生。
杨绛在大学时代由于清华大学不来南方招生,只好就读于附近的东吴大学,后来她面临着分科,本想着学习文学的她,正好当时的东吴大学没有文学系,杨绛在此错过了文学,只好报了政治系。但是由于她的爱好以及执着,最终她还是考上了清华大学攻读了文学系。
她在清华大学学习期间遇见了她的钱钟书,可以说是两个都是一见钟情,一拍即合,很多人都说他们是天作之合,他们的家庭背景,他们的相貌,以及这个知识文化,智商非常的高,而且也是非常的合适,门当户对的。在民国时期,也就只能找出他们这一对。在那时候梁实秋和程季淑的爱情婚姻也是自由恋爱,逃过了承办婚姻,可以说当时他们的父母对于婚姻爱情的这个观念是比较宽容和理解的,不然也不会有这一段传奇的故事了。杨绛和钱钟书很快就订婚了,双方父母也很满意,学习还没有毕业,杨绛和钱钟书就结婚了,并且在1937生下了一个女儿——钱媛,与此同年,她的母亲在逃避日寇的时候会去世了,因为了患了疾病。
杨绛和钱钟书以及他们的女儿在民国时期的生活也算是一波三折,先是女儿钱媛病了,然后钱钟书又病了。她们的生活直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才好一些。
1978年,杨绛翻译的书籍《堂吉诃德》出版。
1985年,是杨绛与钱钟书的结婚50周年,她们两口子互相为对方理发,那时候钱钟书学会了如何用剪刀剪头发,而杨绛也学会了如何用理发锥,他们两个爱情的坚贞,钱钟书曾经对杨绛说过:“你是我的妻子,情人,朋友."可以看的出来,钱钟书和杨绛的关系非常的好,向妻子,朋友情人一样,从来没有听他们说过他们有吵架,争执的时候。这样的婚姻我相信是真多女生梦寐以求的吧,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那个人。近来在网上疯狂转发的一组照片,是一对老年夫妻赤裸相对的艺术照,老了七老八十还能这样赤裸相对,诚然面对并且接受对方的丑陋,我想这大概就是真正的爱情吧。
在二十世纪末对于杨绛来说无疑是常伤心以及无助的。钱钟书多次患病,而杨绛陪住院,也被查出得了冠心病,同时又患有左心室劳损,而她的女儿钱媛也因为过度劳累肺癌转脊椎癌而去世,第二年,钱钟书也相继去世了。
同时失去唯一的女儿与挚爱的丈夫的杨绛并没有因此而被击垮,而是坚强活了下来。并且她还写下了《我们仨》这本回忆录,认为他们三个是永远在一起的并没有分离。杨绛的这种精神非常的令人敬佩,在很多时候一个人面对这么悲痛的事情都是难以度过内心的那道坎的,更何况是两个至亲的人,然后就只剩下她一个人,孤零零的活着,没有陪伴,但是杨绛和我们想到不一样,他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悲痛,而且她也没有其他人那般悲痛,而是直面人生的生老病死这个常态,她活了下来,而且她活到105岁,比大多数人都活的要长久很多年,并且她坚持运动。
我在知乎上曾经看过一个故事,说的是她外婆的故事,他外婆生了一个儿子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夭折死去了,那时候在那个家族里,生不出男孩是要被歧视的,更何况生出来的孩子还夭折了,那时候他们已经年纪大了,也生不出来了,他的丈夫经常被别人议论,后来他是在是忍受不了,和老鼠药自尽了,而她在失去儿子和丈夫之后,更加备受他人的议论,但她并没有选择死去,而是坚持的活了下来。对于这样的女性我是非常佩服的,相信也有很多人佩服吧?
后来,杨绛的《堂吉诃德》被一位学者质疑了,杨绛写了一篇文章,态度极为谦逊的解释了,那位学者质疑她的哪些问题,并且向为她说话的人们表示感谢。
杨绛在她95岁的时候还在执着的写文,写的是那本她在医院时想到的《走在人生边上》是呀,95岁了,确实是走在人生边上了。
杨绛的这种活着的态度,以及对人生的看法,我想很多人都难以做到,她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且活过了100岁还能保持一颗赤子之心,我想这也是她的传奇之处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