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设计也可以什么都不去做。”这是我在包豪斯大学课堂上听到老师无意间说的话。这句话就像一阵飓风将我脑海中所有为创造价值、为商业而设计的想法全部消散了。




我并不是一位设计师,只能说曾经接受过长时间专业的训练,最终却从事设计教育的人。三年来,我陆续带领了近200名资深设计师远赴美国Pratt艺术学院、德国包豪斯大学、法国Camondo短期进修学习。来学习的设计师们,在国外的生活,就是白天上课,晚上大家聚在一起交流思想感受。




2018年8月,我一如既往的带着25名资深设计师、设计公司管理者来到德国包豪斯大学接受为期两周的设计教育。课程的安排非常紧凑和细心,每一天都充满着惊喜和快乐。


之所以前面要做这样的铺垫,是想表达一种经历感受,而非学术定义,或者是非黑白。本来,设计就是艺术与技术的融合,是一种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是有其功能存在的。
物欲横流的时代,充满着钱的味道,无论是吃、穿、住、行都在强调消费动力、资本价值、平台化发展等,这些词语几乎详见大多数媒体文章。这是一种繁荣景象的体现,也是人们对自我需求的提升。说明我们自己已经开始清晰明了地了解世界形势。当我们从今天回看20世纪60年代,饥饿、自由、蜕变等等,都在世界的每一个城市发生着,从那时候开始,便有了快速解决问题的设计产品和方法,比如POP Art、丝网印刷、有机合成材料的广泛应用、仿生形态的出现,都在追赶着瞬息万变的世界趋势。



由此引发了人们对设计的关注和理解。设计,不再是曾经的艺术家作品,不再是技术满足功能而已。1919年,格罗皮乌斯通过建立包豪斯大学,聚集了一批世界一流的设计师,他们的组合让设计成为跨学科的专业,可以将艺术与技术合二为一的综合体。他们通过对当时社会的认知,用玻璃等材料向世人证明“人人都可以有房子住”,住宅可以预制构件、工业化生产。而后,这个学校以及这些人对世界、对人类生活方式产生了变革般的影响。而在这之前之后,无论是格罗皮乌斯,还是密斯·范德罗,都在捧着设计这个看家本领生存着。



没有任何️设计师会拒绝有财主可以实现自己的设计作品,却很少有设计师用这个看家本领去实际解决社会问题。
很多时候,媒体报道的美丽设计图片,的确让人赏心悦目。设计,让商业空间有更大的经济价值,对于一名真正的设计师来说,这是一件再容易不过的事情了。可在我们周围,鲜少有设计师再去关注社会问题,再去将能力释放在“可以实现一个远大目标”的事情上了。
很庆幸,在我们的包豪斯大学课堂上,老师反复强调设计的价值和使命,用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设计不仅仅为商业存在,它应该承担起当时时代主流所需要的解决之道。就像如今的普林斯顿建筑奖的获得者们一样,他们解决的是商业板块不会看到的世界,却是需要被造福的世界。





设计,需要被赋予社会责任。
设计,需要与时代主流同步。
设计,不是艺术评论与批评。
设计,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跨专业学科。
当今时代,如何定义设计的使命?我想每一位设计师都有自己的认知哲学,不会因物质而有所动摇,只会因不断突破而变得越发清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