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去香山看红叶是北京人的传统,不过早些年人们并不狂热,不过是应季的一项活动。
第一次感到人们强烈的红叶情节是在日本,日本姐姐小林桑组织我和两位韩国女同事去京都,住在锦市场和花见小路之间的一家和式旅馆,很奢侈地请我们吃了正宗的怀石料理,当时布碟的装饰就是红叶。旅馆前台每日都可以看到“紅葉前線もみじぜんせん”,这是在给游客预告某某处红叶指数,就像春天里预告“桜前線”一样。
当时还学了个词叫“红叶狩”,说的是每年最初的红叶始见于最冷的地区北海道大雪山公园,然后像一匹红色的兽,以每天二十七公里的速度一路向南,五十天后就到了日本最南端的九州,所以人们从北到南一路追寻着这匹红兽,宛若狩猎一般。顺便说说,他们春天赏樱叫做“花见”,只不过追逐樱花的路线是从最暖和的九州开始,一路北上去北海道而已。
今年听说香山观红叶已然人山人海,不去凑那个热闹,和几个友人房山坡峰岭一游。
摄影是光与影的艺术,这张照片里阳坡的红叶和阴坡的山影形成明暗对比,画面非常立体,我很喜欢。

年年陌上生秋草

在广漠的大山里拍连绵的红叶,多了会使人产生视觉疲劳,如果找一条视觉引导线,比如小径,就会让画面意境深远,沿着这条铺满树影的弯曲小路前行,前方也许可以遇见一段故事?

这段红叶环抱的盘山路伸向大山尽头

这条红叶小路又是另外一种风韵

这是坡峰岭的地标,山顶的岩壁好像一道浑然天成的石长城

喜欢拍山体凌厉的线条,画面表达会丰富有层次感

层峦叠嶂就是这种感觉吧

这里让我想起多年前游历过的贺兰山脉

从峰顶向峡谷俯视,有一种眩晕的感觉

在大山的怀抱里高歌一曲,远离城市的喧嚣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红叶丹

半山腰缓坡处是一处湖泊,叫云湖,宛如仙境

从高处俯瞰,坡上的红叶和云湖,就像是镶在灰蒙蒙山体上的红色玛瑙和一大块翡翠

碧绿的水中泊着一条小船,算不算“野渡无人舟自横”?

拍完宏观大场面,再来几张局部特写。

早就想拍一张深色背景的红叶,出发匆匆,准备好的道具不曾带来,于是朋友一个黑色双肩包成就了我这幅作品

房山是磨盘柿子的盛产地,此时,叶子落光,山里这样挂满果实的树,成为具有地域性和季节性的特别景观

这一棵上还有一个巨大的鸟巢,这鸟出了家门就有果子吃,很鸡贼呀

傍晚宿农家院

小院布置得齐齐整整

房内设施也很雅致

这是透过落地窗看到的屋外风景

院子里种着碧绿的薄荷,透过葡萄藤缝隙,可以看到远山

民宿有专门的管家服务,这是第一天管家在为我们烙春饼

晚餐上桌了

自助BBQ,再来一桌麻将,不亦乐乎?!墙上的画儿挺逗,为嘛是两条苦瓜?夜晚在院子里看星星,仿佛比城里亮许多

清晨推开后窗,开门见山

不知怎的,房后一棵老树颇受鸟儿们的青睐,它们在上面筑了好几个巢

第二天到附近银狐洞一游,这是煤矿工人挖煤的偶然发现,上面通着早年煤矿的巷道,

还有一部矿车

它是北方最大的水旱一体溶洞群

银狐洞地处下英水村,村里到处是晒柿饼的叵罗,这个大叵下面蹲着狗大狗二

回到我们住的民宿吃中饭,村里有一个明朝500年的道观,当然重新修复过

村路上看到一只小狐狸,听说不知从山里啥地方跑了来,村民和游客都对它很友善,就留在了村子里,只是因为喂它的吃食太多,成了一只小胖狸

午餐是炸酱面,

面条是阿姨手擀的,非常劲道。肉末猫耳朵豆角,花椒油调的凉拌菜,清蒸鱼、烤鸡翅

在民宿小院喝到一种别致的茶,是村民在山上采的野生黄芩晒干泡制的,据说有清肺火、降血压的功效

红叶是个泛指,其实有好几种。坡峰岭的红叶主要是黄栌

偶尔有一两棵橡树或者栎树

个人最喜欢的并不是万山红遍,而是五彩斑斓,比如这几棵白杨的叶子青中泛黄

而这两棵则黄中透紫

这次坡峰岭之行,拍到的红叶品种是有限的,本文结尾处附上我在其他地方所拍的几帧照片:
这个是槭树,拍于老同学家花园,也就是加拿大有名的糖枫树

这个是花叶地锦,人们很多叫它爬山虎

当夏天过去气候变凉,一些植物里的叶绿素不再生成,另外两种花青素和类胡萝卜素就开始刷存在感了,含大量花青素的呈红色,而含类胡萝卜素的就呈现美丽的金黄色,这是我拍自北京金融街的被银杏叶环绕的天使

和夜幕下的银杏路

上面说的是把秋天打扮的五彩斑斓的几种主要植物,其实还有不少我叫不上名字的,比如这是摄于办公楼前的树下

这几幅摄于旅途中


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让我的镜头和笔记录下这一切,使坡峰岭红叶狩成为2020年秋季最美好的回忆

2020..11.08,北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