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没有对错
只是每个人的“需要”不同
行动会说话 他在说什么话(我们来解码),使得你的内心会越来越平静。
这是一个提示,你可以试试非暴力沟通。
如果不试的话,你也在用旧的故事集,满足自己的需要。
第一位学员分享自己故事:
与妹妹,爸爸在家说话,妹妹感觉被嫌弃,爸爸总是和自己沟通很少,自己内心感觉不舒服,于是就对父亲发泄出来。
如其老师讲两个小点
第一点
学员自动反应
评判——对妹妹原话: 出去挣1000多钱,其实也不多。
威胁——对妹妹原话:建议妹妹给妈妈2000钱 妈妈给看孩子(内心心疼妈妈)
补充:女人要自己挣钱 ——女权主义
学员的真实心意结果表达成了策略 ,
把妹妹自己想的该怎么办,硬硬憋了回去。
第二点
说爸爸的时候
此时,提升了观察 抓评判 要快、准
例:
评判——为什么是一个小气的人 ,因为他不把钱借给别人。
评判——因为他不把钱借给别人,所以是一个小气的人 。
每个人的解释系统很复杂
督导发明具体的谚语
观察 vs 评判
需求 vs 策略
请你在一个人的时候
“放狗”——尽情释放你的评判
释放评判很爽的
不让释放就会 不爽 不平和
尽量释放评判 也可以录音
抓住解释系统
列出标准、信条
例如:不同标准 小气 vs 大方
不同标准 有人在乎钱 vs 你的感情需要高于物质利益需要
例如:已经很有钱人的人,父母还在节俭,有自己的故事集,所以行动上——不能用好的东西、不能浪费粮食等等
认识人 主要认识他的解释系统
对自己和他人的评判都要列出来
看清楚自己的行为模式和别人的模式
利用一年的时间
所以要尊重自己,尊重他人
发现你有什么故事 以及解释系统
第二个学员分享:
青春期弃学的孩子
两个例子
支持的是行为还是内心
怎么支持家长和孩子
黄老邪 陪黄蓉 一起摔东西
如其老师与干女儿帅盘子
恒顺众生——极致会出现——行方便法
非暴力沟通
不等于
不用强制力的沟通
先放倒
用他懂得方式——行方便法
大多数人在“挤兑压降”
你从行动上模仿,让对方明白,对方做的很重要。
不用给出对别人的界定,比如:“哇,你好惨……”
他说的词,你可以换词表述同一个意思
顺着对方的节奏来,
有机会建立联接的
什么叫同方向的支持!
要和外在表现一致!
比如:孩子在打游戏,快乐的时候,你又有事情去做(射箭例子),手动挡汽车,平缓起步(一档),如齿轮转动同转。
当孩子正快乐,你说,不准再玩,一下子切断了,恒顺——你看到他的外壳是快乐的,知道快乐对他很重要。相对平行的速度,与孩子先同步。
第二个层面 稍深刻一点
你不是给他制造痛苦
你用这样的态度,是请他做什么,而不是,禁止他做什么,不要什么——属于:越界。
要瞄准自己想要的东西,比如:宿舍例子,一比七,一对七说,请你们安静一下,我想休息一会儿。
把对立关系变成合作关系。
当别人正在健身快乐跑步的时候,你一下子不要他那样的话,对方很难受。
他用这个策略,是因为他的故事集。他习以为常,很顺手的!
你先说,你这样行。
第三个层面
需要层面
直接给他想要的快乐
比如:如其老师孩子打王者荣耀
孩子骂猪一样的队友 爸爸先同意,就是嘛!队友很重要!
提前,和孩子沟通,在孩子高兴的时候,要有一个缓冲地带。
比如:几点我们做什么去,提前多长时间,告知孩子,不要让孩子措手不及。
他的快乐很重要
尊重孩子玩耍、轻松、快乐
为什么孩子会弃学?
青春期的孩子特点:
叛逆、自我、重视评价、早恋(属于评判)
如其老师,初一和现在的妻子暗恋 孩子模样 1.47米
表姐与表姐夫是幼儿园同学
孩子成长中一天一个样
趋势是离开父母
寻找觉醒自己的力量
力量不足,又需要依恋
孩子利用分离,验证自己的力量
拿捏不准自己的分寸
需要帮助的时候,自主需要压抑,还要找父母帮助,如果父母不予支持,不是分离,就变成断裂
内在需求:
1、放给他自由
把界限给他
不要不请自来
少一些建议和禁止
不要吞没式的爱
父母得体的退出
2、不能抛弃,要支持
孩子在用行动在说话,父母给了他支持
孩子逃学
是在确定自己的边界
实现自主
我是我的主人,发出自己的声音
反抗你(家长)的“是”
让你所有的控制失效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孩子早就发出过信号,
而父母当做灾难出现的信号,
控制反而的更厉害,
孩子内部憋着力量。
孩子在说:“不!”
家长说:“你学坏了!”——属于:评判
孩子一直在拼了命成长
当父母恐惧归零,喜悦的状态看到孩子说“不”。
例:真实故事
一个父亲,给孩子说过的话,你再不把手机游戏停下,……(一堆推理)你就要进监狱。
确实家在监狱前面住,爸爸复原在监狱工作。
看不得孩子处于反叛时期,他的解释系统属于不懂。
青春期孩子对于“强行喂奶的行为”是极力反对
家长最好只做后备部队
家长担心,问题会不会聚集?
每天都能学会放下,就不会淤积。
例:老师,你有没一个咒,念三遍,把孩子咒死。
希望来场大地震,自己和孩子死了,属于不负责任。
自杀是他要攻击自己的行为,所有的自杀都是他杀。
你(家长)为什么要咒死她,你那里发生了什么,引向——故事集和解释系统
例:老两口锁住家里的钱,孩子开锁偷钱,出去随便花。孩子成了祸害。
行为主义疗法建议你们这样试试。
行为:你把你们的退休工资取出,留出自己的必须生活的钱。然后放在茶几上,孩子第一次数,不敢沾唾沫,怕有毒药,是个陷阱,有可能想把我弄死。
三个月之后,孩子主动来谈。
你们老俩几个意思。
我们也没啥意思,老师教的。
孩子非常沮丧,高手寂寞。
根源:是父母创造出逃学的孩子。
孩子一生下来,手指都是透明的!后来对立,和父母逗着玩。
对立—还是—合作
例如孩子和父母置气,晚上不吃饭,孩子当然饿!
回到例子:第四个月,我拿钱和父母聊,感觉很无聊,想搬出去住,自己主动开始谋生。
支持一个人,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当你不许可等等时候,孩子就不完整。
孩子要为自己生命负责。
当你真的可以许可他这一辈子可以哪怕糟糕到底,他就自由了。
原来这些都是我想象出来的灾难。
第三个学员分享
替丈夫撒谎
又对丈夫不满,
丈夫没有力量拒绝别人或者事情
希望亲密关系沟通畅通无阻
两个孩子,只能照顾小的。
想要沟通无阻
已经是“想要”了,而不是“需要”
当你的表达有效率,别人方便接受。
并不是,别人听不懂人话。
首先要清明安静,才能条理清晰,打动别人,直达人心 。
你的沟通不能给予积极影响
精力有限 只能照顾小孩子
把老公搞好 ,才搞得好孩子
搞好孩子,为了让自己不愧疚 ——自己独特的解释系统
愧疚才不平和,
把老公当做工具,用来避免自己的愧疚。
他走了、他发泄,被你真正看到,解读他的行为,恭喜。
丈夫获得自由,自主选择的自由。
担心是诅咒
关于撒谎利弊
1、撒谎也很好,很有用处 ,避免损失
2、撒谎削弱你的力量
例:如其老师私事,儿子对爸爸说过,我头晕,不能上学。
爸爸问,你是不是想玩了。
你们这么轻易就请假(属于妻子评判)
1、想让孩子理直气壮去玩
2、让孩子离开去上学,家长感觉如释重负
如其老师允许玩优先,再写作业
只要没有耽误第二天上学。
妻子对老师说,因为孩子病了才请假。
如其老师,要求妻子如实告诉老师。
当员工如实给你(领导)说实话,当我们如此信任对方时,内心安静坦荡。
当你想多了的时候,就不是这样。
学员分享:
15日上午一开始听如其老师讲自己与孩子的故事。感觉“爽了一下”。因为自己也和孩子发生过激烈的冲突。
询问,非暴力沟通的练习方法。
不要学到84000种,选择学哪种随你。
四要素对应的四中
句子还原法 记录
两个人一个人听一个人记录
对话式的
观察的练习,人再多,本质上都是两个人练习
录音或者听的方法
1把评判的词挑出来,再复述出来。
2换成非评判的
3把形容词都找出来
4补充完整句子成分
5把别人的话,完整拿过来,重复
6把别人和自己的话人加起来
7语义分析
8感受和想法
9找不到自己感受,找身体感受
感受冷热酸麻等等感受
平静了,酷
需要和策略的练习
没有清晰描述需要
把需要的做成卡片 拿来一一对应
面向大家针对自己的故事集、征稿
找需要不是一个字、词,
而是在一大串需要里,
找到需要在你的重要程度排序才重要。
才能更深刻理解自己的解释系统
1、遇到事情
2、找到对应这个事情的需要
3、我想要的一个理想状态
4、你想要的状态,把别人做的事,排除出去,
5、如果还不是内心的感受,先记录上
请求的练习,你的请求是不是对方一定要满足。
显然不是。
凡是对方不满足你,致使你内心不平静,那就一定是要求。
请求要说清楚,明白。
去课上练等等
课上大家倾听,大家反馈给你,把里面的评判和形容词挑出来,反馈出来,你会很震惊。
学员分享:个案
1、夫妻俩,丈夫习惯性出轨,
妻子偷偷安装摄像头
2、没有经历,怎么去感受别人的感受
山东威海学员欲回答刚才案例:
开始讲述自己
我的需要到底是什么?
我为什么会这样?
……
习惯性出轨——他的行为必有原因——从暴力不“存在”解释
乃至这个妻子是主谋——我是源头,关系是互动的(妻子属于道德制高点,所有受害者都是加害者,被可怜,道德与位置上优于对方)
男性——(强制性重复)处于交替循环、轮回,像波浪一样,有了受益之后,满足又马上消散,他在用他的办法故事集,解决问题,方法失效了,他的状态是焦灼的,自尊损失,家人压力。而妻子没有看到他的“死循环”,他的内心需要与别人没有关系,两个人没有有效沟通,出轨——对女性贬低,证明女性就是弱的,他能暂时主导,也可不想就抛弃,他有一个故事集。
妻子的讲述,含着对男性的蔑视和攻击。
如:丈夫一文不值,破烂不堪
两个人彼此攻击、防御
弯刀对着瓢——是“挺好、合适”的一对
除非一个人成长了,改变了,平衡打破了。
都在背着自己的故事集找平衡点 。
因为他们失于觉察 ,
女方认为对方对不起自己——女方解释系统
古代,正房可以给丈夫纳妾。
妻子拿出轨(道德评判),控制男人
同样,女人也渴望温柔以待。
男人用行动表示,我不欠你,破罐子破摔。
同理之心,如何产生?
不是都吃喝嫖赌体验过一遍,才能理解别人。
非暴力沟通支持你的选择。
倾听
1、嗯、啊!
2、疗愈性——无须了解故事集,把人当人看,停止评判。
对方没机会看到自己的故事集和自我解释系统。
拟向即乖
你一旦想帮助,倾听就失败。或者期望成为一个拯救者。
我们都要避免用力。
倾听只是陪伴
不要任何结论和答案。
倾听而不劝慰。
安慰是暴力行为。
平时关键对话,要有具体的倾听的记录。
分享者说,“习惯性出轨”——属于评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