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萨特和波伏娃

读书|萨特和波伏娃

作者: SharkRonnie | 来源:发表于2021-07-30 23:23 被阅读0次

刘擎老师的《西方现代思想讲义》真是一本费脑力的书,通过二十多万字介绍19位思想家,可想而知它的信息密度有多高,即便这样书中还是会有一些有趣的内容——比如萨特和波伏娃的爱情八卦。

保罗·萨特是法国著名哲学家,他的思想中有两个重要的概念:自由选择和积极行动。在他和法国作家西蒙娜·波伏娃的爱情中也充分的体现了出来。

萨特和波伏娃在上大学时相识,彼此志趣相投,很快陷入爱河。但他们都认为人是绝对自由的,不必受到习俗制度的约束,于是签订了一份爱情契约,作为彼此的伴侣,但永不结婚。同时他们允许对方和别人发生亲密关系,而且两人都很坦诚,从不隐瞒。每次契约的有效期只有两年,每过两年双方就要确认一次是否还继续这段伴侣关系。

这样的爱情很浪漫,就是感觉不靠谱,放在今天也绝对是绝无仅有的,但他们这个契约足足延续了51年,从萨特24岁一直到75岁去世,两人真正做到了相伴一生。

他们为什么不结婚呢?如果两个人感情好,结婚又有什么妨碍呢?萨特是这样说的:如果结婚了,我们会无法分辨究竟是什么让我们享受在一起——是因为相互的爱恋,还是因为婚姻制度施加的约束。如果没有婚姻的制约,我们仍然是伴侣,那就一定是我们自由的意愿所致,是纯粹出于爱情。

这就是萨特的思想“自由选择,积极行动”,你如果去质问他,他一定会说:“你管我呢,我愿意!”

其实,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是“现代婚姻”的特征,它在人类历史上只有两百年左右的历史,中国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大约是一个世纪。之前的传统婚姻是一种人际关系、经济财产和人口再生产的合作体制,两情相悦只是一种“副产品”。

那么,“为爱而婚”是如何流行起来的呢?美国历史学家斯蒂芬妮·孔茨在《为爱而婚》里指出主要是四种社会变化打破了传统婚姻的束缚,它们是:第一,男女平等观的兴起让人们思想更开放;第二,工业化和城市化让人从传统社会关系中脱离出来;第三,科学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安全避孕措施,降低了“性自由”的代价;最后,女性的经济独立,让男女都获得了“自由”。

当然,有爱情作为基础的婚姻确实很浪漫,很幸福,但爱情是一个捉摸不定的因素,这也让婚姻变得更不稳定了。身处单身潮,孤独是常态,如果你要脱单,你会放弃“为爱而婚”的执念吗?

祝夏安。

相关文章

  • 读书|萨特和波伏娃

    刘擎老师的《西方现代思想讲义》真是一本费脑力的书,通过二十多万字介绍19位思想家,可想而知它的信息密度有多高,即便...

  • 读《李银河说爱情》

    今天读到李银河谈到单身浪潮。相爱而不结婚的情况被戏称“萨特-波伏娃模式”。萨特和波伏娃的这种亲密关系闻名遐迩,他们...

  • 波伏娃和萨特和流浪三部曲

    波伏娃和萨特 1929年的某个午后 波伏娃遇见萨特 契约诞生 八月初的一场告别后 不可或缺的彼此的一生 他不是她唯...

  • 波伏娃传记读后感

    最近看了一本波伏娃的传记,看得我心情起伏不定。 讲波伏娃就离不开萨特,讲萨特就避不开他的几个情人,几段情史。我看书...

  • 《哲学家波伏娃》~【整理书籍分享1期】

    《哲学家波伏娃》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作者米歇尔.盖伊(法国),曾长期担任萨特、波伏娃创办《现代》杂志编委会委员。主...

  • 萨特和波伏娃的另类爱情

    大家都喜欢八卦,伟大思想家的爱情故事估计大家都有兴趣看一看。 萨特和波伏娃的关系是一个罕见的样本,代表了现代亲密关...

  • 婚事是不是就是凑合

    萨特和波伏娃的恋情,是恋人,是知己,是朋友,是情人,是亲人。这是个人美好的理想状态。《百年萨特》一直深深影响着我对...

  • 为什么女孩离不开渣男

    哲学史上有对情人,为时人津津乐道。 他们是萨特和波伏娃。 萨特一生中拒领任何奖项,包括在1964年, 他拒绝领取诺...

  • 你注定是自由的,萨特:在存在主义中寻找真理和目的。

    “正是在对我们生活真实状况的了解中,我们必须汲取生活的力量和行动的理由。”--西蒙妮·德·波伏娃。 让·保罗·萨特...

  • 他人即地狱—《女宾》与《禁闭》比较谈

    《女宾》是波伏娃的第一部小说。当波伏娃在为文学创作上感到一筹莫展时,萨特对她说,为什么她不把自己写进作品里呢。于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萨特和波伏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ochv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