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晨光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 陶渊明《桃花源记》
马车
从广南乘车到法利村下车,往村子里走不远见一辆马车。一中年妇女微笑着请我上车后,听话的马儿便乖乖地沿泥路向前走去。路边清澈见底的河水哗哗流淌,正如我的思绪一样……
桃源洞
马儿走不多久,中年妇女指着前方一个水洞说到了。只见水洞旁水边散靠着一些柳叶舟,一白发老者笑嘻嘻边操着方言边指指自己:出水洞村;又指指水洞:桃源洞。我听从老人安排上了船,老人竹竿儿一点,柳叶舟便进了水洞,顿时眼前一片漆黑。
洞上的一天
柳叶舟在水面上轻轻前行吗?我没有感觉。只有竹竿儿悄悄左右打水的声音。安静极了。我双手紧紧抓住船边缘,不敢大声呼吸。深怕一大声呼吸把柳叶舟掀翻。突然前方洞上方出现光亮。哦,到了!我深深吐出一口气。但随着柳叶舟的靠近,我才看清那洞是在头顶上,洞周围长满杂草,一束光线照射进来。不过只一会儿,我们又消失在黑暗中。时间仿佛停止一般,我只希望早点儿出去。心里默默地祈祷着。
终于靠岸
前面上方又出现微弱光亮,只是见不到外面任何东西,柳叶舟又划向水洞深处。这水洞有多长啊?我在心里问自己。沉默,沉默,还是沉默。当前方再出现光亮时,我正犹豫要不要问老者到没到,那亮光又不辞而别。我干脆闭上眼睛!可我的心无法儿平静。“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看来,佛家所说的入定是多么艰难。正想着,柳叶舟似乎转了一个弯儿,眼前豁然开朗,洞口到了!老者微笑着请我上岸!我猛然醒悟:经过三天三夜,我登上了彼岸。
安逸
平和
双脚踏上岸,人还觉得有些站不稳,只见前方群山环抱着一片土地出现在眼前:右手方油菜花都开了,金黄金黄的一片;左手方的庄稼都收割了,一头牛在吃草料,而一群鸡也忙着找吃的。一条小河缓缓向村子方向流淌。眼前的一切是那么和谐,那么安静。我真的到了桃花源?忙问旁边玩耍的孩子们这是哪儿?孩子们齐声说:坝美村。
杀猪
孩子们
沿着乡村小路前行。时有房前屋后慈祥的爷爷、奶奶们谈笑风声。见我走过轻轻招手,嘴里打着招呼。尽管听不懂他(她)们讲的话,但我理解他(她)们的善意。
前面三个年轻力壮的年轻人正在清洗刚杀好的一头整猪。哦,原来要过年了。我走过去看了看那头肥壮的大猪,向他们竖起大姆子。那三个年轻人都露出自豪的笑容。我又向前方踱步而去。
这时,一位打扮时髦的年轻人走了过来。自我介绍说是本村的,刚从外地打工回来过年,家就住在前面。年轻人一边走一边指给我看:那边是桃花园,那边是水车;这里是猴爬岩,这颗是古榕树。哦,那儿还有两条河,一条男河,一条女河……不知不觉又到了一个洞口,年轻人说不能送你了,你要乘舟过中洞了。还没等我表示一下感谢,年轻人就挥挥手远去了。
乘上柳叶舟,看到的是一片河谷风光。平静的河水载着轻盈的柳叶舟穿过短短的中洞,并没有妨碍我欣赏两岸风光。只是时间太短,一会儿,我又登岸了。边走、边看、边想,我好不惬意。
好景色
正忙着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感受着纯朴的民风民俗,一名中年男子又请我上了马车。马车慢慢行走在乡村小路上,健谈的中年男子一阵猛夸自己的村子好。尽管许多话我听不太懂,但中年人对村子的热爱,我感受到了。很快到了中年男子说的汤那洞,过了汤那洞就是汤那村。那个村哪有我们村好。中年男子边赶马车往回走,还不忘夸自己的村子好。我站在岸边,耳旁还在回响着中年人的乡音,年轻女子让我上柳叶舟的呼唤把我招了过去。哦,又要乘柳叶舟了。
好风光
汤那洞与前两个洞不同。洞里装有彩灯,五彩的灯光打在千姿百态的钟乳石上,仿佛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一样。年轻女子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并用我们常听到的导游语介绍着汤那洞:汤那洞,是我们小时候常来的地方。那时一放学,我们就到洞里捉鱼。水洞里的鱼可多了。你们刚刚过来的两个洞都没有汤那洞漂亮。我们的汤那洞里钟乳石最多。所以,领导只给我们这个洞装上彩灯,他们的水洞都没有彩灯……
出了汤那洞,穿过汤那村。在村口的公路上我乘上了回广南县的客车。
乘了两次马车,三次柳叶舟。在快节奏的今天,人过中年的我要掌握好生活节奏。而三过水洞。第一次漫长的三天三夜不放弃;第二次轻松的心平气和不争执;第三次华丽的五彩世界不迷惑。我似乎一下子领会了许多…………
中洞
水中行
汤那洞
汤那洞
出来了
难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