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视作品中,或者书籍中,你是否总能看到一些很厉害的人,他们对问题的剖析总是直到最深处,说话总是到点子上,经过特别短暂的思考就可以找到最优解。
这个世界上每一个有成就的人都有这种瞬间看到本质的能力,到底他们拥有什么知识才有的这种能力?答案是“通用知识”
什么是“通用知识” ?
通用知识就是:经过前人证明,或者自己求证出来可以适用到很多地方的道理,能够清楚描述出事物最基本的运转规律。
通用知识有很多个名称:老子的道、查理芒格的普世智慧、哲学家的真理……等等。
学到通用知识对我们的好处在哪里?
可以清楚的了解到一个事物是从哪里来,将要去往何方。运转规律是什么样的?怎么运转的?这个事物面临的真正问题是什么?有哪些因素阻碍你解决这个问题?哪些因素会帮助你?
就像因为牙齿不好,导致咀嚼的食物不能被胃好好的吸收,引起了胃病。
有了通用知识就可以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种操作了,你的眼光可以直达问题的最深处
从而做到顺势而为,无为而无所不为。
那这种好东西我们怎样去使用和获得它呢?
当你积攒足够多的通用知识之后,把他们打造成一个遇到问题就使用的检查清单,依靠这些知识很多的问题都能解决
那么多少算多?
《穷查理宝典》中说掌握100种就可以了,查理芒格老先生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他用这些知识把自己带到了这个世界的最顶端。备注:一定要看看这本书,这个观点在书中有特别系统的解释,本文很多观点都是从此书中来的
哪里获得100种?
可信度比较高,适用面比较广的学科的最精华的知识都吸收进来,像历史、数学、物理、、心理、生理、工程学、经济学……等等
是最精华的20%哦,不是全部吸收进来,那样黄花菜都烂没了,可能一个学科的知识还没学完。重点是解决问题。
有一种偏向叫做“铁锤人偏向”:在挥舞铁锤的人面前,所有问题就像一颗钉子。
千万不要带有这种倾向,说我是学数学的就可以不看别的学科的知识了,就必须用数学的语言来解决这个问题。
每个学科其实都是在用不一样的视角和语言来解释这个世界。这里的观点重点在于解决问题上,学校生活还是以学科为最优先
学科太多了不知道从哪里动手?这里有一个小小的方法
1.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入手。
或者从自己的专业入手,你的专业大概率是你感兴趣的。阅读这个领域的经典书籍,找到最重要的知识和原理,保持一些好奇心。思考一下这个原理还能不能用到别的地方
2.找到最重要的知识和原理的原始出处
找到最重要的结论是怎么来的,举个栗子:销售中一个增加客户信任感的方法就是良好的提问,让他多聊聊自己的需求,并倾听。这个就是从心理学层面来的,因为人人都有自我导向,都喜欢讨论自己的事,喜欢自己一定大于他人!
3.试着用更基本的原理来解释知识
人人都有自我导向,那么是你促使他谈论他喜欢的东西,那么他是不是会喜欢你呢,这是一定的啊
4.无法用更基本的原理来解释怎么办
两个方法。去看相关领域的书,去当知识海洋的咸鱼。如果实在找不到的话,就自己动手,创造一个假设并且求证,成功的话你就发现了一个规律。你在做科学家做的事,想想就激动人心。
刚开始可能上手的话有点蒙圈,但不要紧,记得感兴趣的地方多问问为什么,往深处想一点,记得为什么问为什么就好了。
为什么是智慧起源!!!
为什么你的眼里亮晶晶?是激动的么?为什么不给我点个赞呢?
最后送上《教父》电影的经典台词:在一秒内看到本质的人和花半辈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情本质的人,自然是不一样的命运。
网友评论